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62.
构造地质学是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石油大学校优质课,要适应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加强优质课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构造地质教研组全体成员,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严谨求实,致力于构造地质学优质课程建设。多年来,大家同心协力,努力做到了加强三项建设,落实两项改革,突出四个重视,把构造地质课建设成为校优质课,在教学与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三项建设(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构造地质学课程体系教学… 相似文献
63.
笔架岭地区以复杂断块油气藏为主。断层的阶段性活动控制油气藏的形成 ,断层的封闭性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赋存层位在平面上的变化 ,断层的形态和组合控制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4.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是低渗透油藏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现状、难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难点为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参数定量表征,主要影响因素是现今地应力和构造活动,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加强构造裂缝的形成机制研究、提高其分布规律及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等。 相似文献
65.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设计与施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大体积混凝土,而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遇到的问题。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都会采取相关的施工技术措施。而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和浇筑施工管理技术,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和浇筑施工管理问题是制约着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首先了解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随后探讨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浇筑管理和控制技术。以便为施工企业经营或管理企业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6.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依据断裂的分割性、构造变形强度、地层展布、基底起伏形态等,将乌夏地区(盆地亚一级构造单元)划分为乌尔禾冲断带、乌尔禾断褶带、乌尔禾单斜带、乌尔禾-夏子街冲断带、乌尔禾-夏子街单斜带、夏子街-红旗坝冲断带、夏子街-红旗坝断褶带和夏子街-红旗坝单斜带等8个次级单元,显示了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特征。依据构造圈闭发育程度、油气运聚条件等,对各次级构造单元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褶带油气藏类型最发育,是主力产油区,单斜带勘探潜力大,是油气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67.
68.
南堡凹陷高深北区三维非均质应力场精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南堡凹陷高深油藏现今地应力三维分布特征,通过井壁崩落法与声发射法确定了井点现今地应力方向与数值,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相结合,构建了南堡凹陷高深北区三维非均质岩石力学场,采用Petrel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开展了高深北区三维应力场的精细预测,认为断层与岩性是复杂断块油藏地应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深北区现今地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变化范围为NE58°~86°,断块内、断块间的现今地应力方向变化明显;现今地应力数值呈西低东高的分布趋势,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离散性较强,为Ia类地应力,层间地应力差异明显,划分了5种地应力剖面类型.断层是导致高深北区应力场分布差异大的最主要因素,对其数值和方向均有显著影响,应力方向在断层附近发生约5°~10°的偏转,应力数值降低约30%,其次是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对地应力数值影响较大,埋深与地应力数值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Petrel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实现了三维模型及非均质岩石力学场的构建,形成了一套针对复杂断块非均质油藏的现今地应力三维空间分布综合预测技术,为类似复杂断块区地应力精细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如何提高断块油藏测井解释及储层评价的精度是长期以来的一大难题。以广利油田莱1断块沙四段为例,通过单井沉积微相、测井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分析,提取测井曲线中反映沉积环境的特征参数,利用模糊动态聚类和逐步判别方法建立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模型,然后按相带建立多元统计测井解释模型,编制一套处理软件,进行测井多井资料处理,最终实现储层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储层参数求解精度,有效地划分储层类型,揭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0.
针对侵入岩及其烘烤接触变质带矿物组分复杂、相带边界不明显、储层空间类型多样化、非均质性强、成藏模式难以建立的难题,在镜下观察、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北斜坡区存在的多期次侵入岩及其接触变质带进行了相带划分和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侵人体由内向外分为中心相、边缘相和边外相,不同相带内发育不同的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