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9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苏北盆地闵北地区阜宁组一、二段火山岩的储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闵北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原生孔隙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气孔及原生节理,是在火山岩堆积、成岩时形成的,原生孔隙多处于孤立分布的状态,并且又多被充填。次生孔隙包括粒内溶孔、溶蚀孔、缝、洞等,是火山岩成岩之后,因风化、淋滤、溶蚀及构造应力作用形成,次生孔隙能大大改善储集性能,尤其是构造节理,对孤立分布的原生孔隙起到了很好的连通作用。通过对火山岩孔、渗测井曲线分析对比发现,在剖面上,一个岩流单元的孔、渗值由下往上呈变大的趋势;岩流组的孔、渗变化特点与岩流单元一致或表现为这一规律的若干次重复;研究区东西向孔、渗值变化较大,南北向相对平稳。阜宁组一段的Ⅵ~Ⅺ及阜二段的Ⅲ岩流组储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2.
经过岩心裂缝观测,获得了卞杨地区阜二段储层裂缝的性质、充填、开度、密度、走向、倾角等裂缝参数。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和格里菲斯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物理模型,按照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应力和应变的数学关系,根据前人古应力场、现今应力场研究成果,数值模拟了卞东区块阜二段、杨家坝区块阜二段储层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比认为,研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3.
井间流动单元预测与剩余油气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储层的岩性特征、沉积微相、渗流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非均质特征,结合储层的实际情况,选用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最大孔喉半径、流动层指数等5个参数,综合应用岩性-物性划分法以及流动层指数划分法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建立了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的E、G、M、P等4类流动单元模式。根据研究区内平面、垂向和井间流动单元分布,发现孤岛油田中一区上第三系中新统馆陶组5段剩余油气在馆陶组5段3层的东北部和中部相对富集。综合考虑井间流动单元排列方式和注、采井射开位置,建立了井间流动单元分布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剩余油气的空间分布,为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气挖潜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4.
微量元素组成在固体沥青-源岩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分布着许多被破坏了的古油藏,原来可溶沥青或原油经过成千上亿年的风化作用,已变成脉状或斑点状的不可溶固体沥青。由于固体沥青的不可溶性,许多常规有效的方法难以进行油源对比和进一步深入研究。作者发现原油与烃源岩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矿藏与矿源(或矿液)之间的关系,矿源对比时常用微量元素来进行。那么原油或沥青从烃源岩中运移出来时,会不会将烃源岩有机质中的微量元素带来呢?为此,作者尝试测量固体沥青和可能烃源岩的微量元素并结合碳同位素等分析,找到了固体沥青真正的源岩,成功地进行了研究区的古油藏成因研究。   相似文献   
75.
刘敬寿  杜全伟  戴俊生 《特种油气藏》2015,22(3):42-45,152-153
金湖凹陷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与断裂的展布、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为了认识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以及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运用分形理论对金湖凹陷断裂体系进行研究,利用研究区已落实的油气藏分布,分析断裂与油气分布关系。 结果表明,断裂面积信息维在 1. 530~1.685 之间有利于大油藏形成和保存;断裂信息维在 1? 655~ 1? 832 之间的高值区,断块被进一步分割复杂化,导致油气分布支离破碎,使得油气藏小而碎;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的分维下限值为.483。 应用信息维法对断裂体系分维计算结果表明,断裂面积信息维高值区与油气藏分布区吻合较好。 在此基础上,分析预测了金湖凹陷下一步勘探优选区。  相似文献   
76.
笔架岭地区以复杂断块油气藏为主。断层的阶段性活动控制油气藏的形成 ,断层的封闭性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赋存层位在平面上的变化 ,断层的形态和组合控制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7.
断陷盆地总体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带、褶皱带、背斜带等强构造区十分发育,是断陷盆地中主要的油气富集区,也是早期勘探的主要对象。但随着强构造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已很难再有大的发现,油气勘探必须向弱构造区转移。通过对断层落差面密度、地层曲率、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3个表征构造活动强度指标的统计、分析,划分出冀中坳陷的弱构造区,并分析其地质特征。通过对比强、弱构造区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解剖油气成藏实例,总结弱构造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发现弱构造区主要分布在洼槽和斜坡地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烃源岩、输导体系等,以发育岩性油气藏为主,在油气源充足条件下具有大面积、连片含油的成藏特点,可形成规模油气富集。以冀中坳陷蠡县斜坡为例,北部油源充足,且具有有效的输导体系,发育大面积多源供烃、断—砂输导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8.
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是含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的类型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位置、地层深度、岩层厚度、沉积微相、储层岩性、储层岩石组分和砂、泥岩互层结构对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深2气田的构造裂缝以直立和高角度的剪切裂缝为主,主要包括NNW-SSE向、NW-SE向、NNE-SSW向和近EW向共4组走向。边界断层控制区构造裂缝线密度最高,以密集网状缝为主;其次为次级断层控制区、鞍部控制区;背斜高点与次级断层叠合控制区、背斜高点控制区和背斜翼部控制区相对较低。构造裂缝有效性分析表明,背斜高点以及背斜高点与次级断层叠合控制区的构造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要高于翼部、鞍部和断层附近地层。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构造裂缝线密度逐渐增大,而长度、开度和孔隙度逐渐下降;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大,构造裂缝的线密度下降,长度和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减小,但平均孔隙度基本不变,表明对于同一地区不同厚度的岩层,其弹性应变能的释放率大致相当。构造裂缝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的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较低;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和长度较高,但开度较小,而泥质细砂岩、细砂岩和中砂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相对较低但长度和开度较高,泥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高但长度和开度较低,整体发育程度远低于砂岩构造裂缝,并且构造裂缝倾角通常低于砂岩构造裂缝倾角。脆性砂岩中钙质组分含量较高或含有一定量的泥质组分时,有利于构造裂缝的发育;对于克深2气田,当砂、泥岩厚度比值约为6.5时,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79.
通过基于数值模拟法对克深气田构造作用对裂缝发育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断层、褶皱以及断层-褶皱系统中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克深2区块断层控制裂缝带宽度约为600m。在600m范围内,越靠近断层,裂缝发育程度越高;在远离600m范围以外,裂缝发育的程度较低。背斜作用对裂缝发育的控制表现为:在背斜的核部,裂缝的密度发育较低,但裂缝的孔隙度、开度和渗透率等物性参数较高,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较高;在背斜的翼部,裂缝发育的密度较高,但通常为延伸较短的细小裂缝,裂缝的发育程度较低。断层-褶皱系统中,在断层控制的范围内,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断层的控制,裂缝发育程度明显升高。该研究对克深气田储层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南堡凹陷高深北区三维非均质应力场精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南堡凹陷高深油藏现今地应力三维分布特征,通过井壁崩落法与声发射法确定了井点现今地应力方向与数值,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相结合,构建了南堡凹陷高深北区三维非均质岩石力学场,采用Petrel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开展了高深北区三维应力场的精细预测,认为断层与岩性是复杂断块油藏地应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深北区现今地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变化范围为NE58°~86°,断块内、断块间的现今地应力方向变化明显;现今地应力数值呈西低东高的分布趋势,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离散性较强,为Ia类地应力,层间地应力差异明显,划分了5种地应力剖面类型.断层是导致高深北区应力场分布差异大的最主要因素,对其数值和方向均有显著影响,应力方向在断层附近发生约5°~10°的偏转,应力数值降低约30%,其次是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对地应力数值影响较大,埋深与地应力数值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Petrel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实现了三维模型及非均质岩石力学场的构建,形成了一套针对复杂断块非均质油藏的现今地应力三维空间分布综合预测技术,为类似复杂断块区地应力精细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