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春  扶雄  杨连生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8):885-886,911
本文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研究制备了聚乙二醇( PEG)修饰的水溶性壳聚糖(WSC)药物载体.以牛血清蛋白(BSA)作为模型蛋白药物,对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了初步检测.由于分子间的竞争作用,PEG的修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WSC纳米粒子的药物负载能力.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EG修饰的纳米粒子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BSA的释放,...  相似文献   
32.
传统微细化小颗粒淀粉的制备采用原淀粉直接球磨的方法,耗时长,能耗高,产物易糊化。采用先酶解再球磨的新工艺制备微细化小颗粒淀粉,并与玉米原淀粉、原淀粉球磨淀粉的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原淀粉的表面积平均粒径为12.90μm,原淀粉球磨淀粉的表面积平均粒径略有增大,而酶解-球磨淀粉的表面积平均粒径显著降低;酶解-球磨淀粉的结晶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部分偏光十字消失,双折射强度减弱,结晶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3.
与传统淀粉糖品相比,结晶麦芽糖具有甜度低、口味纯、不易结晶、防龋齿、不依赖胰岛素代谢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等高附加值领域,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该文介绍结晶麦芽糖种类、性质和制备工艺,并对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和不足进行探讨,为结晶麦芽糖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超声波对玉米淀粉分子结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淀粉颗粒经超声波处理后,淀粉分子量分布变化、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时间延长,淀粉水解率逐渐增加,支链淀粉分子量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形成新的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  相似文献   
35.
利用偏光显微镜直观手段和X–衍射分析手段对马铃薯淀粉及其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颗粒和结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酯化后淀粉颗粒完整性遭到轻微破坏,部分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消失,结晶度有所下降,但淀粉晶型并没改变。  相似文献   
36.
离子交换层析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分离纯化方法,可用于低聚糖分离提纯和结晶糖母液中功能性糖分富集回收。该文论述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低聚糖基本原理、分离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并指出要拓宽离子交换层析法在低聚糖分离纯化上应用范围,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制备低聚糖分离的专用树脂填料研究。  相似文献   
37.
微波改性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粘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运用Brabender粘度计对微波改性玉米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了测定.考察了不同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微波时淀粉的水分含量时淀粉糊粘度性质的影响,并与原淀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功率的增大,淀粉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峰值粘度均下降,凝沉性降低,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糊化温度也有所提高.其中水分对淀粉性质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结晶分离法、硼酸盐法、参数泵分离法、复盐分离法等几种果葡糖浆中果糖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经对比认为,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与色谱分离法因其可以大规模生产而在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结晶分离法、硼酸盐分离法和复盐分离法等则因其工艺简单、耗能少而更适合于中、小企业生产;参数泵分离法则在节省能源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39.
酶对淀粉颗粒相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Brabender连续黏度仪,系统研究了淀粉颗粒经中温液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和真菌糖化酶作用后的相变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酶水解率的提高,淀粉颗粒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点温度和吸热焓都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但中温液化酶作用后的吸热焓先降低后上升,说明中温液化酶在较低水解率下作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的同时也作用结晶区,而葡萄糖淀粉酶和真菌糖化酶主要作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连续黏度分析表明,与原玉米淀粉比较,酶处理淀粉糊的峰值黏度均呈下降趋势,起始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0.
酶法高纯度麦芽糖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芽糖具有风味独特、稳定性好、不参与胰岛素代谢等优良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药等领域,随着国内外对麦芽糖浆品质及纯度要求的提高,酶法作为高纯麦芽糖的主要生产方法被特别关注,本文就麦芽糖酶法生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