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1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晓春  曹机良 《丝绸》2012,(6):12-15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蚕丝/棉模拟交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在蚕丝和棉织物上的上染情况,探讨了NaCl质量浓度对中性固色活性染料Argazol红NF-3B染色蚕丝和棉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质量浓度对中性固色活性染料Argazol黄NF-GR、Argazol蓝NF-BG染色蚕丝和棉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蚕丝/棉模拟交织物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Argazol红NF-3B可用于蚕丝/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在一定的染色条件下染色蚕丝/棉模拟交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52.
在恒温条件下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双蛋白纤维)进行干热处理,探讨了干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双蛋白纤维白度、黄度、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并通过染色试验测定了干热处理条件对酸性深蓝5R染色双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蛋白纤维能够耐受一定的高温,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纤维的白度逐渐下降而黄度和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205℃干热处理2h或220℃干热处理0.5h后,纤维黄度和质量损失率均急剧上升,染色纤维的表观色深K/S值下降明显,220℃干热处理0.5h后再延长处理时间,纤维开始燃烧.干热处理一定温度和时间后,纤维的染色特征值有所变化,纤维的彩度C和色相角H随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53.
安刚  曹机良  赵军岑 《毛纺科技》2013,41(10):35-38
采用盐酸羟胺对腈纶纤维进行改性,对改性腈纶用亚甲基蓝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氯化钠用量、染色时间和染料用量对未改性和改性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腈纶相比,改性腈纶的亲水性增强、抗静电性性能提高,亚甲基蓝染色改性腈纶织物的表观色深值略低,且染色改性腈纶织物的彩度有所下降,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和色相角H也有较大变化,染液pH值对改性腈纶的影响较大,改性腈纶的升温上染速率降低,但染色改性腈纶织物的牢度与未改性腈纶一致。  相似文献   
54.
安刚  曹机良  王柯钦 《印染》2013,39(13):10-12,16
采用乙酰胍作为棉织物冷轧堆漂白的活化剂,探讨乙酰胍、双氧水、氢氧化钠、硅酸钠用量和冷轧堆漂白时间对漂白织物白度的影响,测定了漂白织物的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采用乙酰胍作为棉织物冷轧堆漂白的活化剂,漂白织物的白度高于常规双氧水冷轧堆漂白织物;优化的冷轧堆漂白工艺为:双氧水30 g/L,乙酰胍15~20g/L,氢氧化钠5g/L,硅酸钠4~6 g/L,30℃冷堆12 h以上。  相似文献   
55.
采用分散金黄E TD、分散红3B和分散蓝2BLN对阻燃涤纶和普通涤纶纱线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染料用量对染色涤纶K/S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型分散染料可在98 ℃上染阻燃涤纶;染色pH值对阻燃涤纶的影响与普通涤纶类似;染色涤纶的提升性能与染料结构性能有直接关系;阻燃涤纶染色温度达到75 ℃后上染速率大大加快,需严格控制升温速度;阻燃涤纶的染色牢度与普通涤纶类似。  相似文献   
56.
采用活性染料一浴法对锦棉织物染色进行探讨,选择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通过测定不同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确定采用CibacronFN型染料,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工艺,整个生产过程采用低张力工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风格。  相似文献   
57.
选用三只L型活性染料安诺素黄棕L-F,安诺素红L-S,安诺素藏青L-3G用于蚕丝织物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Na2CO3质量浓度、NaCl质量浓度、固色温度和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染色织物可获得较高的K/S值;当染料质量浓度为0.2 g/L时,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pH4,Na2CO31 g/L,NaCl 20 g/L,固色温度50℃,固色时间60 min左右,染色织物的耐洗、耐摩擦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  相似文献   
58.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甜菜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pH、温度、时间和金属离子对甜菜红色素吸收光谱的影响,分析了甜菜红色素降解的原因。结果表明:甜菜红色素的稳定性较差,随着pH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甜菜红色素的降解程度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9.
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 酸性蓝113和C.I. 酸性蓝168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比较了Langmuir和Langmuir+Nerst两个染色热力学方程对实验点的模拟结果,探讨了染色温度对Langmuir+Nerst吸附常数的影响,分析了两只染料对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Langmuir+Nerst吸附模型比更适合于描述C.I. 酸性蓝113和C.I. 酸性蓝168在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上的吸附,染料在双蛋白纤维上的平衡吸附量高于大豆蛋白纤维,C.I. 酸性蓝113与纤维离子键结合程度高于C.I. 酸性蓝168。  相似文献   
60.
为开发新型涤纶碱减量促进剂及其应用工艺,提高涤纶碱减量的加工效率,采用3种烷基咪唑类双子型Gemini离子液体作为涤纶碱减量加工促进剂,并与常规阳离子促进剂十二烷基二甲苄基氯化铵进行对比,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碱减量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测试了碱减量处理前后涤纶的强力和形貌。结果表明:烷基咪唑类Gemini促进剂可用于涤纶纤维的碱减量加工,且相同结构的促进剂对涤纶纤维的促进作用符合Traube规则;促进剂疏水性越强,涤纶的减量率越高;促进剂的加入可降低氢氧化钠的用量,促进涤纶纤维的碱减量,且碱减量加工后涤纶表面形成凹槽,纤维变细,比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