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2 毫秒
41.
多酚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近几十年来多酚类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研究的重点。食品多酚具有多种功能活性,但是由于受其他食品组分、加工条件和消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生物可利用率较低,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该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食品多酚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类型及其对多酚生物可利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多酚类食品的健康功能品质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以大豆油体为原料,探究了不同乳化剂(大豆皂苷、大豆卵磷脂、大豆多糖、吐温80)对大豆基搅打稀奶油的粒径分布、粘度、乳状液稳定性、搅打起泡率、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乳化剂对大豆基搅打奶油的乳状液特性和搅打特性有一定影响。添加吐温80的大豆基搅打稀奶油有较小的粒径分布,ζ-电位为-30.3 mV,粘度比加其他大豆乳化剂的小,而且搅打起泡性最高,达到112.4%,但是泡沫稳定性只有2.1%。添加大豆乳化剂的大豆基搅打稀奶油具有类似的乳状液特性,但是添加大豆卵磷脂的大豆基搅打稀奶油比其他两种大豆乳化剂具有更高的膨胀率(134.5%),而添加大豆多糖的大豆基搅打稀奶油具有更好的泡沫稳定性(1.2%)。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橄榄中的酚类物质,文中通过测定橄榄酚类提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对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1,1-二苯-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以考察橄榄酚类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并与食品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V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橄榄酚类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其ABTS+.、DPPH.清除率分别高达99%和95%以上,.OH、O2-.清除率可达50%左右,铁离子还原力约1 700μmol/L Trolox,亚铁离子螯合率最高为14.9%。且提取物ABTS+.、DPPH.和.OH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强于BHA和Vc,而O2-.清除能力强于BHA但弱于Vc。另外,橄榄酚类粗提物和纯化物相同浓度下的ABTS+.、DPPH.、.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相当(P>0.05),而其O2-.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表现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4.
用不同质量分数(0.5%、1%、2%、3%)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大豆油制备3%O/W型乳状液,比较不同离心力作用下和添加不同量SPI乳状液稳定性的差异以及添加不同量SPI乳状液黏度的差异,考察贮存期延长过程中的浊度法测定乳状液稳定性以及乳状液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结合外观和微观观察,寻找一种快速准确测定乳状液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离心法、贮存期浊度法与乳状液外观观察的结论一致,都表明添加3%SPI的乳状液最稳定,并且SPI添加量越高,乳状液黏度越大,稳定性越好。储存期乳状液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发生变化,但难以作为乳状液稳定性的判断标准。本实验进一步验证,离心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乳状液的稳定性,适于产品开发和成品检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为改善目前工业生产大豆分离蛋白(SPI)产品的凝胶性,以脱脂豆粕为原料,在传统碱溶酸沉法制备SPI中引入热处理工艺,研究碱溶、酸沉、中和不同阶段热处理条件对蛋白产品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对SPI凝胶强度的影响较显著,碱溶阶段和酸沉阶段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SPI凝胶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和阶段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时间延长,SPI凝胶强度增大;并对3个阶段进行组合热处理,得到制备高凝胶性SPI产品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碱溶阶段60℃热处理1 h和酸沉阶段40℃热处理15 min,以及中和阶段保持室温,SPI产品凝胶强度可提高131%。  相似文献   
46.
主要研究了葡萄糖对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在贮藏中溶解性及相关结构性质变化的影响。实验将添加不同葡萄糖含量的大豆分离蛋白在37℃,密封避光条件下储藏70d,在不同储藏时间下测定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自由氨基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大豆分离蛋白在储藏中溶解度持续下降;表面疏水性在前10d增大,之后保持稳定;自由氨基含量在前40d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基本稳定;分子量在贮藏期中的变动比较复杂,随着葡萄糖含量增加,产品本身的聚集程度下降,但是高含量葡萄糖会导致贮存过程中出现更严重的聚集和降解的倾向。由于溶解度变动与自由氨基变动、分子量变动不成正比,暗示着大豆分离蛋白贮藏过程中溶解性下降可能不仅仅由于葡萄糖导致的美拉德反应,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如氧化、其他共价交联或者非共价结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47.
以鹌鹑为原料,采用干腌法,经过宰杀、腌制、预煮、烘烤、包装、灭菌等工艺,确定了腌制过程中使用6%的加盐量以及在预煮浸汁过程中加入25 g/L水的生抽与25 g/L水的老抽以及25 g/L水的黄酒,生产了一种营养丰富,具有良好口感的红烧鹌鹑休闲食品,解决了鹌鹑在加工过程易出现肉质松散,过滥以及腥味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8.
大豆浓缩蛋白制备新工艺及其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脂豆粉为原料,研究一种基于稀酸浸提的新的大豆浓缩蛋白的制备工艺,并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产品的功能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脱脂豆粉经稀酸水洗20 min,重复水洗3次,再经碱改性(pH 11)处理6 h的制备工艺得到的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和乳化性均优于大豆分离蛋白(SPI),并且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解离和聚集,蛋白质分子量和粒径分布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四种常用的样品采集方法对米糠风味物质测定的影响.采用GC-MS对提取后的样品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加速溶剂萃取法只提取到8种化合物;同时蒸馏萃取法可提取到33种化合物,且主要是高沸点化合物;静态顶空萃取法可检出22种酯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对米糠风味贡献有限;固相微萃取法可获得51种化合物,包括苯类、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以及杂环类,大部分米糠风味的特征化合物可用该方法检出,且该方法无溶剂、操作简便快速.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用的四种风味物质采集方法中,固相微萃取法适合于米糠风味物质的采集,可作为米糠风味物质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不同品种桂花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CRM),对两种不同品种的桂花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甲醇、β-里哪醇、壬醛、丁香醛(、E)-β-紫罗兰酮、棕榈酸、水杨酸甲酯等71种组分,分别占各自总含量的95.49%、92.28%。结果表明,使用CRM法对重叠峰进行解析,得到纯的色谱和质谱,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