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2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烤牛肉香精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烤牛肉香精中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羧酸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醇类和杂环类(吡嗪环、噻唑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52.
邵逸夫医院医技诊疗中心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在围护施工之前,首先必须对拟建工程范围内老污水处理站底板及原有土钉墙进行处理;然后才能对医技诊疗中心地下室进行围护设计及施工,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土钉墙、排桩墙加内支撑及拉锚的围护方案,部分利用原有土钉墙围护结构;基坑周边采用井点降水,基坑内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案,达到了经济合理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5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等级公路软基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浃里陈大桥桥头试验段的现场监测成果,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试验段中加固区的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区的地表沉降特征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真空能量与地表沉降的关系以及停泵后的地表回弹量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联合方式实质上为孔隙水压力差的叠加,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能大幅消除沉降量,减少工后沉降量,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不同酵母种类对樱桃酒呈味成分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5种不同酵母发酵樱桃酒中的有机酸、氨基酸、酚酸、单宁酸和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酵母产呈味物质的能力各不相同,酒中呈味物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其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5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中的地下水位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影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浃里陈大桥试验段的地下水位测试方法与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用水位计所测得的地下水位基本能反映真空状态下的地基中的实际水位情况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抽真空的作用时间、距真空泵的距离、与塑排的间距、堆载以及降水渗漏等因素相关。水位在抽真空的初始阶段下降较快 ,在路基堆载阶段有所上升 ,联合堆载预压阶段逐渐下降至基本稳定状态 ,形成一个稳定的渗流场。  相似文献   
56.
樱桃酒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樱桃酒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初步测定分析,使用的抗氧化指标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使用福林酚法测定樱桃酒的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樱桃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樱桃酒清除自由基能力与总酚的含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57.
海上风电机组附近的浅层气突涌运移可能会诱发基础的失稳破坏,为了解决该潜在工程问题,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静荷载作用下,软黏土中气体运移路径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对基础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荷载的形式和基础与注气点的相对位置影响气体运移路径。当基础作用下压荷载时,气体朝靠近基础的方向运移,可能诱发基础失稳;而当作用上拔荷载时,气体朝远离基础的方向运移,从而不会威胁到基础的安全,且基础与注气点的相对位置越近,这种效应越显著。开展扩展有限元和Cohesive黏聚力单元相结合的应力-渗流耦合分析,进一步研究此种效应,以期为海上风电机组基础选址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土岩复合地层时极易引起地表沉降。为探究其规律,分析了盾构开挖面在复合地层中的收敛模式,考虑了层状地层对地表位移的影响,对传统的随机介质理论进行了简化,推导了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位移计算公式,依托杭州环城北路—天目山路盾构隧道工程进行了地表沉降的计算和可靠性验证,搜集并分析了26组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反分析计算得到了对应的土体损失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土体损失率的分布及取值规律。结果表明:简化方法与传统随机介质理论计算结果相近,计算曲线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复合地层中的土体损失率分布在0.09%~2.2%,与黏性土中类似;同一工程(区段)中土体损失率随硬岩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大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