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1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7.81%(255/917)和50.03%(6 844/13 679),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5.47%(76/137)。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是主要发生场所,暴发事件起数分别占41.77%(383/917)和34.68%(318/917)。结论 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毒蘑菇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某炼厂90 t/h四角切圆燃气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燃料成分比例与负荷试验模拟计算,研究了锅炉NOx与颗粒物的产生特性、NOx产生系数λ和颗粒物产生系数ξ的关联特性,并建立了模拟排放预测公式,提供干预方向。研究表明,该锅炉NOx排放浓度随负荷与低压瓦气占比的增大而升高。颗粒物排放浓度随负荷的增大而减小,随低压瓦斯气占比的增大而升高,且NOx和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分别与ξ和λ存在一定线性关系。从经济性考虑,锅炉实际运行中可通过改变负荷和吨燃比获得最优环保区间,以有效平衡锅炉经济性与环保排放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绿色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分析低温乳化香肠加工中斩拌和灌装过程单增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L单增李斯特菌菌悬液接种于25 g肉样中,模拟香肠加工过程,分别测定斩拌和灌装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率。基于斩拌和灌装过程中交叉污染结果,构建香肠加工过程中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指数模型、Beta-Poisson模型、Weibull-Gamma模型和Log-Logistic模型4 种剂量效应模型拟合健康人群和易感人群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大小。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由设备至肉样的转移率显著高于由肉样至设备的转移率(P<0.05)。基于高估风险的角度,建议选用Weibull-Gamma模型进行消费者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预测。对比未考虑斩拌和灌装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交叉污染的发病率结果,整合交叉污染后的发病率结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中国高水碘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及其潜在风险。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的食物、食盐消费量数据和饮用水推荐摄入量,以及中国食物成分表及盐碘和水碘监测数据,估计我国高碘地区13个性别~年龄组人群在食用加碘食盐和不加碘食盐情形下的膳食碘摄入量,并与我国推荐的膳食碘摄入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水碘介于150~300μg/L地区,无论食用加碘食盐或不加碘食盐,各组人群的膳食碘平均摄入量均介于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之间;水碘高于300μg/L地区,7岁以上男性和11岁以上女性(含孕妇和乳母)食用加碘食盐时的碘平均摄入量均超过UL,而所有人群食用不加碘食盐时的碘摄入量均介于RNI~UL之间。两类地区所有个体碘摄入量均超过RNI;但食用加碘食盐时,摄入量超过UL的个体比例为10.5%和24.9%,远高于食用不加碘食盐的1.5%和1.7%。在两类地区饮用水对膳食碘的贡献率均高于食盐。结论在食用不加碘食盐的情况下,我国高水碘地区居民的膳食碘摄入量是适宜和安全的,食用加碘食盐会增加碘过量的风险;饮用水是高碘地区膳食碘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sQMRA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福建省人群食用牡蛎引起副溶血性弧菌(VP)胃肠炎的风险为例,介绍一种快速的风险评估工具(sQMRA)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文献报告和经验推断等方式,对福建省2008年9—11月牡蛎的消费量和零售阶段VP的污染水平、交叉污染和烹制对VP菌落数的影响等共11个参数进行了推算和引用。结果计算得到福建省2008年9—11月VP的感染人数为10 221人,其中有1 022人罹患VP胃肠炎,推算得到的VP胃肠炎的发病概率为2.8×10-5,与人群监测推算的VP胃肠炎发病概率3.8×10-5结果较为接近。结论 sQMRA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凋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然而,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翼振动响应较大问题,通过仿真模拟预测和机上地面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并验证LMS控制律方法在真实机翼上实现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可行性。仿真模拟中,采用Patran进行结构建模和压电力等效,通过matlab的Simulink模块搭建控制仿真模型;机上地面试验中,设计了以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控制器,激振台作为激振器的地面试验方案。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参数,LMS控制律方法在仿真模拟和地面试验中均较好地抑制了振动响应,从而在机翼上实现主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CPLD的编码器数据采集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以其可靠性好、精度高的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在高精度伺服系统位置检测中。本文以一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光电编码器的原理,以CPLD为控制器,设计了装置的硬件电路,利用状态机,设计了装置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可行。整个装置外围电路少、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的鸡肉沙门菌厨房内交叉污染模型。方法开展我国部分居民厨房内鸡肉烹调加工行为调查,构建厨房内交叉污染的矩阵模型和简化模型。结果我国居民报告的案板生熟分开率为31.2%(78/250);矩阵模型中影响交叉污染发生的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为加工凉菜先于加工鸡肉(0.925)、加工前鸡肉中沙门菌污染量(0.135)、更换案板(0.106)、洗手方式(-0.088)和洗案板方式(-0.064);矩阵模型与简化模型推算的凉菜中沙门菌的污染量和发病风险相近,影响交叉污染的关键因素相同;矩阵模型和简化模型推算的交叉污染后沙门菌的平均转移率分别是0.35%(95%CI:0.32~0.38)和0.18%(95%CI:0.16~0.2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适用于我国厨房内鸡肉沙门菌交叉污染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针对北京市居民从零售到餐桌的牡蛎-诺如病毒暴露模型,对北京市居民通过市售牡蛎暴露诺如病毒的风险开展初步定量评估。方法利用北京市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356条定量检测数据,模拟北京市居民牡蛎消费情景,建立暴露评估模型,结合文献发表的基于暴发数据推导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对居民通过生食牡蛎后发生诺如病毒感染的健康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阳性样品的污染水平分别为2.62×104个病毒拷贝/g(95%CI:3.73×103~1.54×105)和5.02×104个病毒拷贝/g(95%CI:8.13×103~2.52×105)。对血清分泌受体阳性的人群,生食1个可能受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污染的牡蛎的发病风险分别为0.93(95%CI:0.73~0.98)和0.95(95%CI:0.80~0.99);对血清分泌受体阴性的人群,生食1个可能污染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牡蛎的发病风险分别为0.37(95%CI:0.04~0.64)和0.57(95%CI:0.07~0.99)。风险的估计值与诺如病毒阴性样品的赋值相关,相关系数为0.49。不确定性分析显示,现有检测方法的检出限高于半数感染及致病剂量,是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结论北京市居民通过生食牡蛎发生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提高病毒拷贝定量检测技术的灵敏度,降低检测方法的检出限水平是降低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