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文蛤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对从水产品批发市场到销售终端过程中,因食用文蛤感染副溶血性弧菌而引发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预测出每年、每人因消费生文蛤而导致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可能平均值被估计为1.48×10-8。同时对文蛤的另一种食用模式-烧烤,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因其所导致的风险很小,可以不做为评估的对象。  相似文献   
32.
转基因产品中常见外源基因的克隆与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带不同酶切位点的引物,分别用PCR扩增植物内源rbcL基因和2种转基因产品中常见的外源基因-CP4-EPSPS基因和BAR基因,并分别与pGEM-TEasyVector连接,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中。提取克隆菌落的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对3个基因的克隆质粒进行相应的双酶切,回收酶切产物,先后转化到受体载体pCAMBW中。最后获得的重组质粒的酶切和PCR鉴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已被成功转化到受体载体中。  相似文献   
33.
无庸讳言,《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柃验》标准在推动我国罐头食品加工业发展,促进我国罐头食品生产加工、内外贸经营,以及柃验柃疫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时,因理解差距带来标准的自身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34.
自国家标准GB4789.26—89《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于1990年5月1日实施以来,至今已有10年。这10年既是我国罐头食品加工和经营(包括出口加工和经营)发生“两个根本性转变”的lO年,也是检验检疫机构执行该标准(以及其他罐头食品检验标准,特别是《出口罐头检验规程》系列标准),对进出口罐头食品在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方面,实现从原先重品质检验转向重安全卫生检验;重口岸的最后一道把关转向重产地的检验监管;重最终产品的检验  相似文献   
35.
36.
15种常见食(药)用菌的3种总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15种主要食(药)用菌共16个样品的3种总DNA提取方法之比较,它们分别是CTAB法、食品DNA提取试剂盒法和QIAGEN试剂盒法。提取结果分别经过核酸蛋白分析仪、电泳以及RAPD检测。紫外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到的总DNA质量均不理想,电泳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提取出小平菇、红菇、香菇、双孢蘑菇、竹荪、黑木耳、姬松茸等7种食(药)用菌总DNA,RAPD检测结果表明CTAB法适用于所有15种食(药)用菌提取用于PCR的总DNA。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可以选用CTAB法作为在检测这些食(药)用菌的转基因成分时的总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7.
基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研究了从水产品批发市场到各零售点(主要为超市)杂色蛤中副溶血弧菌的动态变化情况,对因食用杂色蛤感染副溶血弧菌而引发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预测出每年、每人因消费生杂色蛤而导致由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可能平均值被估计为 1.65 × 10 - 8 . 同时对杂色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