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6篇 |
免费 | 120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2篇 |
综合类 | 121篇 |
化学工业 | 226篇 |
金属工艺 | 152篇 |
机械仪表 | 143篇 |
建筑科学 | 174篇 |
矿业工程 | 159篇 |
能源动力 | 43篇 |
轻工业 | 226篇 |
水利工程 | 138篇 |
石油天然气 | 90篇 |
武器工业 | 21篇 |
无线电 | 17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2篇 |
冶金工业 | 84篇 |
原子能技术 | 20篇 |
自动化技术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考察铬铝、铝锆、铬锆、铬铝锆的硫酸溶液中是否有相应的Cr-Al、Al-Zr、Cr-Zr、Cr-Zr-Al异金属多核络合物形成及其形成条件和性能,在不同的pH值、温度、浓度、时间的影响下,用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作出了吸收光谱曲线图。从吸收光谱曲线的变化,推论有Al-Zr、Cr-Zr、Cr-Zr-Al异金属多核络合物形成,而在有适当的交联剂存在时,也能形成Cr-Al异金属多核络合物。并对形成条件进行了讨论。对于溶液中纯铬、纯铝、纯锆络合物的 相似文献
52.
53.
54.
为实现西北电网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的无功优化控制,提出了一种高压直流换流站集中式调相机参与电网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的综合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AVC的总体控制思路,按“软分区”思想构造了三级电压控制模式。针对西北电网和青海电网实际,在网省系统之间建立协调控制变量,结合最优潮流模型,形成了柴达木调相机参与AVC的综合协调控制策略。通过柴达木调相机AVC联调试验时偶遇的电网大扰动实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良好适用性。所提出的AVC控制策略,可使调相机在电网稳态时发挥无功源作用,电网故障时提供瞬时强无功支撑,充分利用新一代调相机性能,提高电网无功电压调节水平。 相似文献
55.
基于PHM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分析铁路货车实施PHM系统智能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的必要性,阐述铁路货车智能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的基本设想、主要功能、总体架构以及系统的组成,分析系统发展和推广的关键技术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6.
57.
为了研究新型钢板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设计制备了一个足尺新型钢板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及一个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分别对其进行0.1轴压比下的低周期重复加载试验研究,对两种构件的破坏位置、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钢板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相比现浇剪力墙薄弱部位上移,破坏区域主要在墙体两侧连接节点上方位置;新型钢板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比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更高的承载力、更好的延性和更高的耗能能力,且新型钢板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两侧纵向钢筋应变在加载过程中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8.
59.
60.
多孔铜粉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和大比表面积,是适合于催化生长和化学负载的基元功能材料。但受限于粉末尺寸小、活性高,目前鲜有关于多孔铜粉制备工艺的研究。以球磨后的铜锌合金粉末为前驱体,采用气相去合金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多孔铜粉。应用SEM、EDS、XRD、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去合金温度、时间、原始合金成分和球磨变形对粉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变化是Zn原子去合金驱动力,Cu原子表面扩散和Cu原子体扩散三者互相竞争的结果。表面孔隙粗化过程受Cu原子表面扩散主导,而Cu原子体扩散会引起孔隙结构的收缩。球磨引入的位错通过提供快速扩散通道的方式降低了孔隙粗化过程的扩散激活能,加快了去合金过程的进行。制备的多孔粉末最大表面孔隙率为17%,平均孔隙尺寸为0.6~1.1μm。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调控多孔铜粉的表面孔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