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61篇
电工技术   129篇
综合类   89篇
化学工业   153篇
金属工艺   82篇
机械仪表   116篇
建筑科学   188篇
矿业工程   49篇
能源动力   27篇
轻工业   138篇
水利工程   54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62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研究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如何使动态速度变化达到最优控制(即过渡过程时间最短)的问题。同时对保持电压频率或电动势频率成比例的控制方式情况下,合理调节异步电动机最佳频率线性变化率,使其异步电动机速度动态变化过程达到最优控制并进行分析计算,适合异步电动机应用于速度变化范围大的场合。  相似文献   
32.
以往研究者们对DBD型臭氧发生器供电电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有中高频升压变压器的逆变电源,少有人考虑采用无中高频升压变压器的逆变电源。基于DBD型臭氧发生器的等效模型和有高频升压变压器的逆变电源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双级LC谐振的无升压变压器的新型臭氧发生器供电电源拓扑结构,分析了双级LC谐振在臭氧发生器供电电源中的升压原理和双级LC谐振的谐振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了提出的无升压变压器的新型臭氧发生器供电电源能够满足臭氧发生器放电所需的高电压和大电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33.
铸造后产生的废砂和氯化钙除冰盐破坏的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对环境产生很大的负荷,产生大量不可降解固体废弃物.本文试图将这两种废弃物合理配合使用,在进行再生混凝土的配置中,使混凝土性能得到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35.
基于致动线模型的风力机尾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致动线模型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对NTNU的"BlindTest1"风力机尾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方法避免了求解实际叶片的表面边界层,无需使用动网格,从而大大降低了网格量和计算时间,非常适用于尾流场的模拟。该文所有计算均基于OpenFOAM自定义的求解器ALMpisoFoam。推力和功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验证了求解器的正确性。3个典型叶尖速比下的轴向诱导因子、湍动能和尾涡结构等也在文中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6.
合成树脂主辅机设备应用技术交流会近日在成都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在会上表示,2012年1~8月,我国石化行业实现总产值7.8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呈现增速、进出口、利润下降,成本、亏损额、投资额增速上升的态势。“从总体看,我国石化工业已逐步开始从高速向中速增长、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增长、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增长的转变。”赵俊贵指出。  相似文献   
37.
通过绘制基坑围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量曲线并进行分析研究,可知基坑在开挖阶段,基坑地下连续墙向基坑内会产生较大较快的位移,且最大位移量产生的位置往往会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不断向下移动;直到支撑拆除时的施工过程中,基坑仍会有小量的向基坑内位移趋势,但变化趋势明显放缓;在后续的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会产生了一定量的收敛或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断层解释是开展储层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受构造背景及地震资料质量的影响,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直接解释断距小于λ/4的断层系统比较困难,使得地下储层的情况并不为解释人员所了解,因此,为了有效识别研究区的小断层系统,为断层的解释工作做出指导,本文在具体分析研究区断层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体属性、沿层构造属性及目的层吸收衰减属性对研究区A的断层系统进行了有效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