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钛酸四丁酯、氢氟酸和石墨棒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将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碳点负载在TiO2纳米片的(001)晶面上,制得CDots-(001)TiO2纳米片。通过TiO2纳米片高催化活性的(001)晶面与碳点的协同作用,提高TiO2纳米片的光吸收、载流子的传输和分离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UV-vis DRS、PL、瞬态光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暴露(001)晶面的TiO2纳米片负载碳点后,可见光吸收增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速率加快,在间歇模拟太阳光照射下,CDots-(001)TiO2纳米片的光电流密度约为TiO2的4倍,CDots-(001)TiO2纳米片的光催化产氢速率达5859 μmol/(h·g),量子效率达9.6%。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ARD)、小角X射线散射(SAXS)、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技术对热处理温度2400℃~3000℃的PAN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炭纤维的强度下降,模量升高,表面化学活性降低.表现在乱层石墨间距d002逐渐减小,平均微晶尺寸La、Lc逐渐增大,石墨化程度不断提高,微孔缺陷尺寸增大,大孔洞所占总微孔缺陷比例增加,PAN基炭纤维表面的O/C值降低.  相似文献   
13.
异形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异形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采用SEM、XRD及XPS等测试技术,对异形截面聚丙烯腈基碳纤维(ICF)和T300碳纤维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标明:ICF的截面形状成近似正三角形,截面异形度为13.16%;与树脂基体可以形成较强的界面作用;其力学性能与T300接近,可作为结构材料的增强体使用。分别采用四电极法、网络法和雷达散射截面(RCS)法研究了2种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ICF的电阻率比T300大;在高频电磁波作用下,IC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虚部(ε″)及损耗角正切(tanδ)均比T300复合材料大;其复合材料对频率在16 GHz左右的电磁波的反射率为- 8 dB。通过研究,异形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同时具有承载和吸波的作用,将是一种有前途的结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4.
点云作为一种新型的描述三维空间的数据类型,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应用的研究热点.点云数据一般由激光雷达或三维立体相机获取,与传统二维图像相比,其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呈指数倍增加,对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通过归纳国际标准组织在点云压缩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对比各类压缩算法的特点,总结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混凝土新技术。由于它采用的是普通混凝土的基本材料加上高效减水剂、活性掺合料(如:粉煤灰、磨细天然沸石粉、磨细矿渣和硅粉等)以常规工艺配制的,具有原材料普遍、成本低、高强度、高工作性、施工简便等优点。而且HPC体积稳定、耐久性好,在世界各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基于高强混凝土的种种优良性能,国家建设部已将C50~C80等级的混凝土列入“八五”期间重点推广的新技术项目之一。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迅速,高层建筑物众多,但是有资料显示广东省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的结构和热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微晶尺寸增大,到220~230℃时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减小,原准晶结构逐渐被破坏。纤维的芳构化指数随预氧化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PAN链状分子在逐渐演变成梯形环状分子结构,230℃和275℃是PAN原丝热稳定化的转折点。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洋葱球非晶组织发生了结构演变。非晶化转变是从晶区边界开始,由外部向芯部逐步进行。纤维的环化度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增大。在较低温度增加较快,随后增加变缓。230℃后,环化反应加剧,环化度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SEM)、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纤维的表面形貌、微孔结构进行了测试,计算了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微孔的大小、各微孔占总微孔的体积分数、微孔的平均尺寸及表面的分形维数,分析了碳纤维的微孔结构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成与转变。结果表明,原丝内部微孔的平均尺寸较大,预氧化过程中、后期,纤维内部微孔的平均尺寸及各相微孔的体积分数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低温碳化后,纤维中微孔的平均尺寸减小,且大孔洞的体积分数增大。高温碳化后,微孔的平均尺寸进一步减小,大孔的体积分数增大。原丝的微孔表面比较粗糙,在预氧化过程中微孔表面的分形维数减小。低温碳化后,微孔表面的分形维数增加。高温碳化后,微孔的形状由曲面转变为曲线。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某酒企提供的特香型酒曲(霉心曲块、霉曲整块、好曲整块)分别进行研究,对储藏期不同质量的酒曲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并对其二次生长的霉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及理化特性分析,最后探讨霉菌对酵母产酒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霉菌二次生长酒曲的理化指标与好曲整块有差异,且霉菌大部分都生长在火圈部位上。霉心曲块水分含量最高为14.47%;好曲整块糖化力为818.6 mg/(g·h),霉心曲块仅为622.8 mg/(g·h);好曲整块淀粉含量为37.59 g/100 g,霉心曲块为34.84 g/100 g;好曲整块液化力为0.259 g/(g·h),霉心曲块为0.168 g/(g·h);好曲整块酸度为1.54 mmol/L,霉心曲块为0.65 mmol/L。其二次生长的霉菌经鉴定为伞状毛霉(Mucor umbelliformis),在pH7、温度35~40 ℃、相对环境湿度80%的条件下生长条件最好,并且其数量越多,酵母产酒精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19.
分别对亚铁离子与不同分子质量桃仁多肽和不同植物多肽形成的螯合物,以及亚铁、锌、钙和镁离子与桃仁多肽形成螯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比较,并对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小分子质量(小于5 000 Da)桃仁多肽PKP3组分与亚铁离子螯合后的抑菌活性强于大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Da)桃仁多肽亚铁螯合物,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和锌离子螯合后有较强抑菌活性;4 种植物多肽与亚铁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间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桃仁多肽螯合亚铁和小麦多肽螯合亚铁的抑菌活性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5.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5、5.0 mg/m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铁离子与4 种植物多肽分子的—COO-、N—H、C=O形成配位键,多肽与亚铁离子能有效地螯合形成多肽螯合亚铁。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200~275℃范围内逐步预氧化的聚丙烯腈纤维的断面形貌与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根据各样品的WAXD,SAXS数据,分别计算了预氧化纤维的微晶尺寸、纤维内微孔大小、小孔洞所占的体积分数及微孔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在预氧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微晶尺寸先增大后减小,纤维内微孔的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小孔洞所占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微孔的分形维数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