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轻工业 | 73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筛选适合发酵转化人参皂苷的乳酸菌,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人参提取物发酵过程中人参皂苷的生物转化路径。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转化人参皂苷的效果最好,得到的稀有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16 d、初始p H 6.0、底物浓度10%、接种量10%;得到的发酵液中稀有皂苷的含量可达到106.52μg/m L(F2)、74.62μg/m L(Rg3)和100.56μg/m L(CK),较发酵前分别提高188.13%、203.21%和395.86%。人参皂苷的可能转化路径与发酵过程中6种常见皂苷含量的变化是一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人参提取物过程中常见皂苷向稀有皂苷转化,通过发酵工艺优化使得稀有皂苷含量显著提高,得到的发酵产物用于人参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人参品的深加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本文采用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从花椒果皮中提取花椒精油,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流体介质对花椒精油得率和麻味素提取率的影响。以亚临界丁烷为溶剂的提取条件优选为: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次数为4次,此条件下花椒精油得率达到11.11%,其中麻味素的提取率为59.81%;在亚临界丁烷中添加体积分数为4~6%的无水乙醇,花椒精油的得率提高到11.96%~12.68%,其中麻味素的提取率达到91.96%~96.56%,继续增加混合流体介质中的乙醇含量,花椒精油中的杂质含量显著上升,产品品质下降。亚临界丁烷对花椒中的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对花椒麻味素的提取效率较低,采用亚临界混合流体介质提取技术可以同时实现花椒中挥发油和麻味素的低温高效提取,一步获得高麻味素含量的花椒精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本文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反式脂肪酸测定方法,并考察了市售食用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及其种类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极性的色谱柱HP-88在优化后色谱条件下,可以实现4种亚油酸异构体、8种亚麻酸异构体、37种常见脂肪酸良好的色谱分离,而且反式脂肪酸与常见的顺式脂肪酸在同时检测条件下出峰时间不重叠,可以进行高分辨率的脂肪酸包括反式脂肪酸组成分析;市售主要品种的食用油都存在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其中调和油、花生油、大豆油含有2~3%的反式脂肪酸(反式亚麻酸含量在1.5~2%之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中反式亚油酸的含量在0.7~2%之间;稻米油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最高,接近4%;橄榄油和山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一般在0.5%以下;各油样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种类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66.
67.
本文研究了从姬松茸子实体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ABD的结构和抗炎活性。水提姬松茸多糖溶液通过sevage法除蛋白,以85%乙醇沉淀,经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柱纯化得到多糖ABD。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证明其中不含蛋白质和核酸等杂质;通过刚果红试验证明其不具有三螺旋结构;通过凝胶色谱分析得出,ABD的分子量(Mw)为2.058×103 ku;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和岩藻糖(比例为83.59:5.46:0.59:1.04);通过MTT实验证明,在62.5~1000μg/mL范围内,多糖AB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没有明显的毒性;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体外炎症模型,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两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证明多糖ABD对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呈现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表现出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8.
为提高荔枝皮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和进一步阐明其高聚体组成,本文以糯米糍荔枝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荔枝皮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proanthocyanidins,LPC),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条件,将分离所得的高聚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polymeric proanthocyanidins,LPPC)用薄层层析色谱(TLC)初步定性,然后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07W,时间17min,温度46℃,料液比1∶31g/mL,额定超声频率50kHz,优化后得率为8.10%;LPPC以四至六聚体为主,检测到最高聚体为十二聚体,没食子酸酰化程度低且富含A型键,由检测结果可见,各聚合度LPPC至少含有一种含A型键的结构。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大豆浓缩磷脂的脱杂规律,分析、鉴定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物质。方法:以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透光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陶瓷膜孔径、料液比、溶剂体系(正己烷、正己烷—无水乙醇)及溶剂配比对大豆浓缩磷脂脱杂的影响;同时对收集到的杂质及脱杂前后的大豆浓缩磷脂进行脂质组学分析、鉴定。结果:在正己烷—无水乙醇双溶剂体系下,选用孔径为20 nm的无机陶瓷膜,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与正己烷—无水乙醇双溶剂的料液比(m大豆浓缩磷脂∶V双溶剂)为1∶3 (g/mL)且V正己烷∶V无水乙醇为3∶1,可有效脱除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中影响其透明度的颗粒性和脂溶性杂质;同时,通过脂质组学分析鉴定了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脂溶性物质为糖酯类物质单半乳糖二酰甘油和衍生酯类物质二甲基磷脂酰乙醇胺。结论:选用纳米级陶瓷膜,在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下,可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有效脱杂,制备的产品透明度优于进口透明大豆磷脂。 相似文献
70.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安全性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提出了面向对象数据库中对安全性进行建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多级数据模型为基础,定义了若干种安全性约束,同时引入了一种图示方法,能够对应用安全性模型进行直观地表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