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鉴于虾青素水溶性差、易氧化降解和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陷,科学合理的运载体系是改善其应用特性的关键。本文对目前有关虾青素运载体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虾青素运载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了思考和总结。通过研究成果的梳理,对把握虾青素运载体系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探究运载体系与虾青素营养功能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解决虾青素营养特性保持和赋型食品开发等产业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9)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办的“广播电视数字化论坛”也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广电总局官方杂志《广播与电视技术》与论坛战略合作伙伴搜狐IT 联合报道,现将广播电视数字化论坛的精彩观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3.
阐述了内养护混凝土发展历史,对比分析了高吸水树脂与轻集料作为混凝土内养护剂的优缺点,总结了高吸水树脂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收缩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高吸水树脂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原因,提出了高吸水树脂基内养护混凝土的制备要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酯在模型小鼠体内的消化吸收特性。方法:选用Balb/c小鼠作为模型动物,通过给予模型小鼠灌胃纯化藻源虾青素酯,研究虾青素酯在小鼠体内的消化过程、吸收部位和排泄情况;通过测定单次灌胃虾青素酯后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虾青素浓度-时间曲线,考察其在模型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结果:虾青素酯在模型动物体内以游离态的形式被吸收利用,其中不同肠段对虾青素的吸收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实验小鼠被灌胃虾青素酯24 h后收集的粪便中几乎无虾青素检出;灌胃虾青素酯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虾青素质量浓度明显上升,且均在12 h时达到最高峰值,分别为0.215μg/mL和0.727μg/mL。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虾青素酯作为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采用微泡反应器强化臭氧氧化处理酸性红18(AR 18),考察了在微泡反应器中压力、液相温度、进口臭氧质量浓度、初始pH值以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AR 18染料废水脱色及矿化率(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压力对染料废水脱色及矿化影响较小;温度和初始pH值对废水脱色影响较小,但温度及适当初始pH值(2—10)增加有利于染料矿化;进口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废水脱色及矿化。同时还将该微泡反应体系与传统鼓泡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泡反应器中脱色及矿化效果都远高于鼓泡反应器,微泡反应器中废水完全脱色缩短了约12 min以上,氧化处理35 min后,微泡反应器中矿化率高达鼓泡反应器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27.
引言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和骨料颗粒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和化学外加剂,其中骨料起骨架作用。粗骨料的骨料粒型、材料强度以及化学组成直接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以及耐久性能。由于粗骨料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用量最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能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有研究表明,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会降低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28.
<正>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主要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其中现浇混凝土道床式无砟轨道为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无砟轨道自上而下主要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隔离层、底座等部件组成。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高频列车的荷载作用下使得轨枕四周易与道床板产生离缝,这样会影响轨道结构的服役性能和耐久性。通过对双块式轨枕预制后进行凿毛处理,可以有效增加界面的粗糙度,提高轨枕四周与道床混凝土的粘结力,减少离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29.
本文简述我国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原料加工要求、产品标准、检测标准及技术规范方面,与国外标准进行比较,探讨完善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的策略,以期提升果蔬汁及其饮料的产品安全性,加快我国果蔬汁及其饮料产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