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30篇 |
金属工艺 | 49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10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19篇 |
无线电 | 1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篇 |
冶金工业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21.
无变压器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因为功率开关器件的容差、PWM门控驱动脉冲的不对称性等原因会导致输出电压中含有一定的直流分量。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直流电压分量抑制方法,该方法的扰动抑制内环参数设计简单,且扰动抑制内环不会影响到常规电压反馈控制外环的跟随性能。首先分析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将并网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视为系统外部扰动,利用扰动观测器实时估算出扰动量并前馈补偿以动态消除扰动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通过与传统直流抑制方法的理论对比分析证实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2.
223.
双馈感应风机是目前大规模应用的主流风机,对于有大规模双馈风电接入的电网,其频率控制能力尤其值得关注。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双馈风机一次频率控制技术,归纳出双馈风机一次频率控制设计的三种策略:转子动能控制、备用功率控制和联合控制。在此基础上,利用PSCAD/EMTDC平台对相关控制策略的调频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联合控制具有很好的一次调频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24.
为研究应力应变对热采井安全阀液控管线电化学特征及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260 ℃、1%(体积分数)氧分压热采环境对316L液控管线进行应力腐蚀实验研究,并采用SEM、ED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应力应变使316L材质液控管线钝化膜产生微裂纹,使得管线的耐蚀性能变差。模拟高温高压含氧热采环境下,氧气促使微裂纹变为小阳极,钝化膜表面为大阴极,裂纹尖端自催化发展,最终导致316L液控管线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出现多条平行的环向裂纹。 相似文献
225.
采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已工业化应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A,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原料油种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等对深度脱硫反应过程的影响,加氢脱硫反应存在平衡硫浓度,在氢分压6.0 MPa、体积空速1.0,2.0 h-1、氢油体积比400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常三线+催化裂化混合柴油的加氢脱硫情况,发现在体积空速为1.0,2.0 h-1时,生成油硫含量-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分别在370℃和375℃下出现拐点,拐点之前生成油硫含量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产品硫含量有所提高。在生产超低硫柴油工艺条件选择上,过高的温度不利于超深度脱硫反应的进行,而较高的反应压力和较低的体积空速以及适宜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研究表明,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当反应压力低于4.0 MPa时,深度脱硫反应效果明显下降,生成油硫含量是反应压力为6.0,8.0 MPa时的3倍以上。此外,循环氢中的硫化氢以及原料中的氮化物对脱硫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深度脱硫反应的毒物。 相似文献
226.
227.
228.
针对当前炼化企业对化工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需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研制了FC-52化工型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以富含介孔结构和酸性位可接近性好的ASSY分子筛为主要裂化组分,以金属钼-镍为加氢组分,采用混捏法技术制备而成。与USSY分子筛相比,ASSY分子筛介孔比表面积提高了150%,介孔孔容提高了60%,大幅提高了分子筛的扩散性能和酸性位可接近性,使得FC-52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开环性能和加氢裂化活性。以伊朗VGO为原料,与同类型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相比,FC-52催化剂的重石脑油选择性提高了0.9~1.5百分点;加氢裂化尾油在收率相同时,其BMCI值降低1.0~1.3单位。FC-52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稳定性好,产品适应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9.
将回传射线矩阵法推广至桩土系统的振动分析中,采用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Winkler地基模型,运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及求根法求解桩顶固定且部分桩体埋入弹性地基中时桩的自振特性,并与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的计算结果比较,验证利用回传射线矩阵法求解埋置结构自振特性的有效性和计算精度。同时,分析桩顶固定且部分桩体埋入黏弹性地基中时土体弹簧系数及土体阻尼系数对桩基自振频率和振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弹簧系数的增大,埋置结构的各阶自振频率增大,土体弹簧系数对衰减系数没有影响,对埋置结构振型的影响较小;随着土体阻尼系数的减小,埋置结构的各阶自振频率增大,衰减系数相应减小,土体阻尼系数对埋置结构的低阶振型影响尤为明显,对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30.
乳化剂对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泳显示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乳化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以尿素和甲醛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脲醛树脂微胶囊,并对乳化剂的种类、用量(浓度)和两种乳化剂之间的复配等因素对微胶囊的形成、形态和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以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时,制得的胶囊表面圆滑,形貌较好,尤其以Tween-80为乳化剂时所制备的胶囊最理想;而且,当Tween-80的用量为0.039g时所制备胶囊的形貌质量最好.另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减小,微胶囊的形貌反而更好;同时,胶囊的粒径随着乳化剂量的减小有递增的趋势.乳化剂之间的复配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大,即复配组分中SDS的比例越大,胶囊的粒径越小,团聚加剧.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亦表明四氯乙烯已被包覆在胶囊的内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