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电工技术   107篇
综合类   129篇
化学工业   301篇
金属工艺   181篇
机械仪表   115篇
建筑科学   144篇
矿业工程   147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212篇
水利工程   57篇
石油天然气   88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1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8篇
冶金工业   118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1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铁酸锌选择性还原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G、物相分析、XPS、XRD、SEM-EDS等手段研究铁酸锌选择性还原反应机理,考察铁酸锌质量损失和分解特征、物相转变过程和产物层形貌变化以及Zn2+与Fe2+的离子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反应表现为失氧过程,还原产生的Fe2+使铁酸锌分解产生ZnO,ZnO含量与Fe2+含量线性相关。Fe2+向铁酸锌内部迁移替代Zn2+,Zn2+则向外部迁移并富集于表面,促使ZnO在表面形成。铁酸锌逐步向磁铁矿转变,Fe2+的嵌入和锌的迁出使铁酸锌晶胞参数先增大后减小,还原产物为ZnO和含锌的磁铁矿。颗粒产物层中的还原产物相互夹杂,并包裹着未反应的铁酸锌。  相似文献   
102.
石灰中和-生物净化处理含铍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以城市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净化剂,探讨了石灰中和-生物净化处理含铍废水的新工艺,研究了石灰中和沉降及生物净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和过程的pH值为8~10,可将水中的铍含量降低到100μg/L左右;铍的生物净化最优的pH值为7~10,温度为30℃左右,增大生物净化剂用量有利于铍的处理。采用净化柱连续实验,中和水中铍浓度可降至5μ/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净化柱中每克生物净化剂能够处理814.71μg铍。  相似文献   
103.
改性活性污泥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过特定驯化使好氧污泥成为硫酸盐还原菌优势生长的厌氧活性污泥,并用改性活性污泥体系处理含铬废水,研究了进水六价铬浓度、硫酸根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水力滞留时间和多种重金属共存等因素对体系处理含铬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硫酸根浓度为1 g/L、铬(Ⅵ)浓度为20 mg/L、COD浓度为2 g/L、水力滞留时间为16 h时,改性体系能有效处理200 mg/L的六价铬废水,铬(Ⅵ)的去除率高达99.83%、硫酸根去除率也达到86.2%,出水中铬(Ⅵ)、硫酸根和COD浓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进水中浓度低于20 mg/L的共存重金属离子不影响体系除铬(Ⅵ)达标排放,且体系对共存重金属离子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这为含铬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同时为厌氧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污泥来源.  相似文献   
104.
影响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有构造应力、围岩岩层的岩性和巷道的布置方向等,因此对于深部巷道的布置及支护要重点考虑构造应力的影响,通过在煤矿井下多个位置布置测点,应用应力解除法测量了其原始地应力,根据测量结果对巷道布置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巷道布置方案以及支护方案,对深部巷道布置及支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高效环保节能改造炉的研制情况,通过对2010年前建造的密集烤房加热设备进行改造,实现烟叶烘烤节能、降耗、减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制造业信息化的多层次熵值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当前信息化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制定的制造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熵值法的基本原理与性质,重点阐述了信息熵及权重函数的确定、样本评价值的形成及多层系统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等几个评价步骤,并对熵值法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指数合成实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7.
"智能尘埃"是在微机电加工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作用下的产物.介绍了"智能尘埃"的硬件体系结构,重点讨论内部重要部件温度传感器AD7418的采集原理以及AT90LS8535处理器的关键技术.最后在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改进上作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8.
指纹的脊线几乎构成了指纹的全部特征,其整体结构和趋势是确定指纹的重要依据.本文算法引入了一种描述指纹脊线趋势的特征向量,并且基于该特征向量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匹配算法.算法首先在指纹图像的特征区域中进行脊线采样,根据采样结果提取脊线的特征向量,把特征向量的相似度作为指纹匹配的依据.算法避开了传统细节点匹配方法的限制,有效利用了脊线趋势的稳定性和脊线间的相对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最小生成树策略的数据汇集算法使得数据传输效率高,但是树的构造使得转发节点负载过高,能量消耗过大,还会造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负载不均衡。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考虑负载均衡的数据汇集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代价树的建立策略,在构造树的过程中避开剩余能量小的节点,最大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0.
大港探区沧东凹陷孔二段发育典型的陆相页岩油,国内外以海相页岩油气为对象的脆性指数模型不适用于指导陆相页岩油岩石压裂改造。在系统分析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岩心三轴破裂实验,利用分形方法建立了反应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特征的力学脆性指数模型;基于天然裂缝扩展分析,建立了天然裂缝和地应力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及综合岩石脆性、天然裂缝和地应力三因素的缝网指数模型,实现了对页岩可压裂性的定量预测。应用该模型建立水平井可压裂性指数剖面,优化水平井簇间距设计、射孔参数及压裂施工参数,优选滑溜水+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石英砂+陶粒组合支撑剂,形成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技术成果应用于GD1701H井、GD1702H井,微地震、稳定电场监测证实形成复杂网络裂缝,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