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3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分子对接和相溶解度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与光甘草定(glabridin,GLD)之间的包合能力,筛选出适宜包合GLD的CD;制备GLD/CD固体包合物,考察不同干燥方法、不同投料比对固体包合物的包合率、载药量和溶解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包合物的形貌、包合物中GLD的存在形式、GLD与CD的相互作用和空间构象进行研究;采用体外溶出实验考察GLD在包合前后溶出特性的变化;采用噻唑蓝法比较GLD及其包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种CD都能与GLD形成物质的量比1∶1的包合物,其中2-磺丁基-β-环糊精(2-sulfobutyl-β-cyclodextrins,2-SBE-β-CD)包合GLD的能力优于其他CD及其衍生物;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GLD/2-SBE-β-CD固体包合物的包合率和载药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包合物的水溶性有一定差异。适当提高GLD与2-SBE-β-CD物质的量比,包合率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可显著提高载药量。GLD与2-SBE-β-CD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100%工业甲醇为提取溶剂,选定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光甘草定得率和纯度的二次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98.08%和91.21%。通过响应面及岭嵴分析得到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38.5g/mL、提取时间64min、提取温度50.4℃,在该条件下光甘草定得率预测值为0.52%,验证值为0.51%。  相似文献   
13.
杜仲雄花及花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对杜仲雄花及花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杜仲雄花及花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77%和2.07%,杜仲雄花经过炒制后,总黄酮含量提高了16.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2%,RSD为0.97%.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捷、结果重现性好,可作为杜仲雄花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蜇糖蛋白JGP-III2的结构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蜇中获得一种新的糖蛋白JGP-III2,其糖含量为11.87%,蛋白含量为87.74%,分子量为39.5 k Da。JGP-III2中含有8种单糖分别为甘露糖、2-氨基-D-葡萄糖、氨基半乳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含量比例为:6.88:5.13:5.19:70.78:1.47:2.09:6.59:1.85;氨基酸含量为85.95%,甘氨酸、缬氨酸和谷氨酸所占比例较高;JGP-III2含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与海蜇体内获得的蛋白(gi|156215071)具有同源性。通过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对JGP-III2的免疫活性及免疫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JGP-III2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及抗体生成细胞数,增强机体免疫能力。JGP-III2能促进Th1类细胞因子m RNA的表达,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m RNA的表达,对模型组中的"Th1/Th2漂移"现象有恢复作用。推测JGP-III2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Th1/Th2的平衡来提高机体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绿豆皮黄酮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研究其在大孔树脂NKA-9上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能够较好地描述绿豆皮黄酮在NKA-9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R20.99)。通过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得到绿豆皮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 BV质量浓度为0.4 mg/mL的绿豆皮黄酮提取液(pH 3),上样流速2 BV/h,用2.3 BV 70%的乙醇溶液(pH 5)为洗脱剂,以2BV/h进行洗脱,在此条件下,绿豆皮黄酮的纯度由28.26%上升到75.74%,总黄酮的回收率由24.56%上升到64.9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牡荆素和异牡荆素是绿豆皮黄酮提取液的主要成分,经NKA-9树脂纯化后,纯度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经NKA-9树脂初步纯化后,绿豆皮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O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机械加工方式(1 mm×1 mm×1 mm切丁、2 mm×2 mm×2 mm切丁、打浆)和油脂(添加量0%、3%、5%、10%)对β-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β-胡萝卜素浓度,采用静态体外消化法、以释放率和胶束化率为指标评估β-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结果表明:3种机械加工处理的胡萝卜在相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β-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由大至小的排序均为:打浆处理(释放率为2.069%~32.565%,胶束化率为0.324%~1.999%)、切丁1 mm×1 mm×1 mm(释放率为1.088%~6.162%,胶束化率为0.226%~0.911%)和2 mm×2 mm×2 mm(释放率为0.335%~4.102%,胶束化率为0.109%~0.242%);不同油脂添加量均提高了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且油脂添加量分别与释放率和胶束化率均呈线性关系,但是提高幅度因机械加工方式不同而异:10%油脂添加量与无油脂添加相比,打浆处理的释放率提高了约15倍,胶束化率提高了约5倍,1 mm×1 mm×1 mm胡萝卜丁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分别提高了约5倍、3倍,2 mm×2 mm×2 mm胡萝卜丁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则分别提高了11倍、1倍。  相似文献   
17.
以光皮木瓜为原料,发酵木瓜干酒,再通过液态深层发酵酿制木瓜醋,确定了木瓜干酒和木瓜醋的发酵工艺,并对木瓜酒和醋主要有机酸进行分析。光皮木瓜经榨汁、调整糖度后进入发酵工序,酒精发酵采用带皮渣半固态发酵方式,条件为加水比例1.5∶1(m/m)、初始糖度18%、果酒干酵母接种量0.1%、在24 ℃条件下发酵64 h,木瓜酒酒度(乙醇体积分数)为9.45%。醋酸发酵采用半连续式液态深层发酵法,调整初始酒度7%,醋酸菌接种量10%,在34 ℃条件下醋酸发酵80 h,木瓜醋总酸度为4.52%;分割留种发酵仅需24 h即可完成醋酸发酵。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木瓜干酒和木瓜醋中检出10 种有机酸,分别是草酸、酒石酸、甲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乳酸、醋酸、柠檬酸、富马酸和琥珀酸。实验确定的发酵工艺以及有机酸的分析与鉴定可为木瓜干酒及木瓜醋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甘草酸提取废液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梯度萃取,检测各萃取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 抑制作用,筛选出活性最强的萃取相;根据双倒数曲线图判断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类型,采用联合作用 指数分析其与阿卡波糖的协同作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检测方法分析,结合酸水解以及与 标准品相对照的方法,初步鉴定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并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甘草酸提取废液 各溶剂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为竞争性抑制,半抑制浓度为0.152 9 g/L,抑 制常数Ki为0.085 1 g/L;与阿卡波糖有协同抑制效应;其主要成分为甘草素、柚皮素、异甘草素以及芒柄花素的单 糖苷和二糖苷。甘草素类、柚皮素类、异甘草素类和芒柄花素类的黄酮含量总计分别为28.08%、2.95%、11.80%和 4.38%;黄酮总含量为47.21%。  相似文献   
19.
牡丹籽提取物的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牡丹籽提取物对多个菌种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提取物Ⅰ(牡丹籽油)对所有的供试菌种都没有明显地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脂溶件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均有一定地抑制作用:提取物Ⅲ(水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0.50%、0.10%和0.50%:牡丹籽提取物Ⅲ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1.0%和1.0%.牡丹籽提取物对温度和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牡丹籽提取物抑菌浓度与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类胡萝卜素从食物基质中释放至消化液中的"释放率"以及被包被入胶束中的"胶束化率"为指标,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机械加工、油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南瓜类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远高于胶束化率,释放率变化范围为0.232%~29.605%,胶束率为0%~5.379%;二者均与南瓜组织的粒度、类胡萝卜素种类及油脂添加量有关。减小南瓜组织粒度,有利于提高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油脂在所研究的添加量范围内,总体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提高了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但回归分析表明:油脂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达到极值,且南瓜组织粒度越小,极值越大。油脂添加量及组织粒度对南瓜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的影响规律一致,但相同条件下,叶黄素更容易从南瓜组织中释放,也更容易被包被入胶束中。机械加工和油脂有利于提高南瓜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接近度,也因此有利于提高南瓜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