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3篇
轻工业   13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基于核糖体工程的育种方法,通过逐级赋予小白链霉菌M-Z18链霉素抗性,以提高产生菌的ε-聚赖氨酸(ε-PL)合成能力。首先,通过筛选低浓度链霉素(1~5 MIC)抗性突变株,将M-Z18的ε-PL的摇瓶产量从1.6提高到2.43 g/L;随后,再次提升菌株的链霉素耐受性(5~10MIC),进一步增强菌株的ε-PL合成能力;最后,获得一株高产突变菌SS-19,其ε-PL产量和单位菌体合成能力分别为3.13 g/L和0.58 g/g,较出发菌M-Z18分别提高了95.63%和137.61%。研究表明,SS-19的中心碳代谢途径及ε-PL合成相关的关键酶活性有所增加,意味着ε-PL的合成代谢被明显加强。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RSM培养基中,SS-19比前期育种获得的高产菌株表现出更好的ε-PL合成能力。以上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引入高浓度链霉素抗性的筛选方法可有效提升小白链霉菌的ε-PL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