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8篇 |
免费 | 116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7篇 |
综合类 | 121篇 |
化学工业 | 331篇 |
金属工艺 | 144篇 |
机械仪表 | 119篇 |
建筑科学 | 211篇 |
矿业工程 | 160篇 |
能源动力 | 34篇 |
轻工业 | 198篇 |
水利工程 | 86篇 |
石油天然气 | 135篇 |
武器工业 | 13篇 |
无线电 | 2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0篇 |
冶金工业 | 113篇 |
原子能技术 | 41篇 |
自动化技术 | 2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络合F-K酸作引发剂进行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在过量马来酸酐存在的情况下,与异丁烯低聚物进行热反应,再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将得到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与多烯多胺反应得到活性物含量达95%的最终产品。实验考察了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各步反应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2.
对电弧基本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电接触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以AgWC30触头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速摄像的手段,观测电触头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电弧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进行了定量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电弧演化阶段经历起弧、稳定燃烧、迅速熄灭3个过程。起弧阶段存在多点起弧特征,并伴有明显的金属熔滴的喷溅行为,稳定燃烧阶段出现电弧的产生、长大和合并行为,最后电弧迅速熄灭。通过扫描电镜对燃弧后触头表面的形貌分析,判断触头表面存在以WC为骨架覆Ag的大量凸丘,凸丘与熔桥的产生和断裂行为有密切关系,触头分断过程中熔桥和电弧可同时存在,并存在一定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93.
苯噻草胺的生物活性与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苯噻草胺对稗草的生物活性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对1 ̄3叶期稗草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保水与否以及保水时间对其生物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苯噻草胺对移栽水稻,抛秧水稻较为安全,对1叶期直播水稻则有抑制作用,不宜使用。多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亦表明,苯噻草胺是一个安全,高效,施药适期较长的移栽稻田除稗剂。 相似文献
94.
提出了无缝钢管漏磁探伤应注意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自动化漏磁探伤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设定原则,指出自动化漏磁探伤系统设备研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需进一步改进之处,以满足钢管制造企业质量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40Cr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的界面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WC合金作为电极,氩气为保护气体,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0Cr钢表面沉积WC合金层,通过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等测量方法,研究了40Cr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层的显微硬度、表面状态、界面行为及相结构组成.结果表明,WC合金电火花沉积层存在微裂纹及气孔,主要由W、Fe6W6C、Fe3C和Cr23C6等相组成;沉积层显微硬度达820 HV,为基体的4.5倍;沉积层断面连续、致密,厚度为30 μm;沉积层与基体之间发生了元素的相互扩散与合金化过程,呈冶金结合,无明显界面. 相似文献
99.
华庆地区位于长7源岩的发育区,油源充足,成藏条件有利,区内也发现许多高产富集区,但该区油的分布不均,局部高孔高渗带测试产大水,如白241等井。根据大量钻测井、试油试采以及储层荧光等分析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的原因,指出长8油藏局部高孔高渗带出水的原因是长7源岩与储层之间存在泥岩隔层,它阻碍源岩生成的油往下运移到长8储层,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输导层控制了该区长8储层的含油性。该认识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濮城油田沙二下地层属陆相断陷湖盆沉积,传统的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该地区。通过对沉积特征及其测井响应的研究。运用基于湖平面升降旋回理论的T-R旋回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层序地层等时划分.划分出4个4级T-R旋回层序.9个副层序组.33个副层序;进而对研究区进行了小层对比.查明了53个单砂体的连通关系,为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