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9篇
轻工业   3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鱼面的高温高湿干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干燥可以提高鱼面的干燥速度,改善鱼面的品质。鱼面适宜的干燥条件为:前期干燥温度80℃、相对湿度60%、干燥时间30min,随后转入降温降湿干燥阶段,干燥时间约40min,产品最终含水量10.7%。  相似文献   
52.
采用循环水净化装置净化处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研究净化时间(0~10 d)对团头鲂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化处理对团头鲂肌肉的理化成分、风味、质构及感官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净化时间延长,团头鲂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总糖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总挥发性盐基态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羰基值(carbonyl value,COV)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质构、电子鼻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净化处理可显著增加鱼肉的弹性、咀嚼性和甜味,降低其腥味及异味;净化处理8 d的团头鲂肌肉TVB-N含量、COV和TBA值分别比对照组(未净化处理)样品降低12.73%、20.35%和35.13%,鱼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比对照组样品提高43.83%。综上所述,在加工前对团头鲂净化处理8 d可显著改善鱼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53.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在人体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活性抑制剂,具有降血压、缓解焦虑、安眠等功效。食用植物(如糙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中均含有一定量的GABA,是开发高GABA食品的良好来源。本文将对植物合成GABA两种代谢途径(GABA支路、多胺降解)进行阐述,同时介绍环境胁迫作用对两种代谢途径的影响,以期为环境胁迫在高GABA食品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4.
安玥琦  熊善柏 《食品科学》2015,36(7):235-239
转谷氨酰胺酶可以催化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交联反应。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加,鱼糜凝胶从弹黏体变为弹脆体,风味也随之改变。风味物质的扩散、释放与凝胶网络的交联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交联程度与食品品质的关系及风味物质在凝胶网络中的扩散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转谷氨酰胺酶催化肌原纤维蛋白的交联机理,归纳了国内外对肌原纤维蛋白交联程郭彩霞度的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探讨交联程度对鱼糜蛋白的凝胶特性与风味释放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55.
鱼肉和猪肉的微观结构与基本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茹  尹涛  熊善柏  谢笔钧 《食品科学》2012,33(13):49-52
以鲢鱼和猪的背部肌肉为原料,采用扫描电镜和凝胶电泳等方法对两种肌肉的微观结构和基本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鱼肉的肉质较猪肉的细腻,两种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都高于40%。鱼肉的盐溶性蛋白高于猪肉的,而水溶性蛋白、不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均低于猪肉的。凝胶电泳显示,两种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都是肌球蛋白,其次是肌动蛋白,差别较大的是56kD和48kD的两条蛋白带。全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肌球蛋白的,鱼肉肌球蛋白的酸性氨基酸含量低于猪肉肌球蛋白的。  相似文献   
56.
从糯米、籼米和粳米3种类型大米中分离提取支链淀粉,采用特征黏度法和激光光散射法研究支链淀粉在二甲亚砜(DMSO)纯溶液和DMSO水溶液中的分子构象。结果表明:籼米、粳米支链淀粉的分子特性较为相似,均与糯米支链淀粉的分子特性有较大差异。以糯米支链淀粉的重均分子质量和旋转半径最大,分支度最高,交点质量浓度最小,分子链更易伸展。大米支链淀粉在DMSO中的分子构象与DMSO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以及自身的重均分子质量、分支度和质量浓度有关。在DMSO纯溶液中,大米支链淀粉的分子构象接近球形。在DMSO水溶液中,籼米和粳米支链淀粉的分子构象几乎不受自身质量浓度影响,均接近星形;而糯米支链淀粉分子构象受自身质量浓度影响较大,在极低质量浓度条件下表现为硬球结构,稍高质量浓度条件下表现为柔性球结构。  相似文献   
57.
以不同菌种制作的四种米发糕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研究其胃肠水解物的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米发糕营养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发酵微生物种类对米发糕胃肠水解物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胃肠水解物中的肽具有良好的·OH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以酵母菌ZSM-001和乳酸菌ZSM-002、安琪酒曲和酵母粉发酵制作的米发糕胃肠水解物中的可溶性肽含量较高。胃肠水解物中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O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酵母菌ZSM-001和米根霉ZSM-003发酵制作的米发糕,其胃肠水解物的还原能力较强。可溶性糖的Fe~(2+)螯合能力最强,以安琪酵母和酒曲制作的米发糕胃肠水解物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8.
米发糕的风味形成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青  范露  鲍方芳  赵思明  熊善柏 《食品科学》2011,32(24):232-236
以丝苗米为原料,接种酵母菌发酵制作米发糕,对不同操作阶段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研究米发糕的风味形成及特征。结果表明,发酵和蒸制产生了米发糕特殊的滋味和挥发性气味物质,呈味游离氨基酸主要是米发糕蒸制过程中蛋白质的热降解所产生的,其中以苦味氨基酸比例最大,其次依次为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挥发性物质,蒸制过程进一步产生了以烷烃为主,兼有较多的醇、酸、酚、酮等挥发性物质,从而形成了米发糕特定的气味。米发糕的滋味物质主要在热降解过程中形成,而气味物质则与微生物降解和热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59.
米茶焙炒挥发性气味的形成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焙炒过程中米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为揭示谷物饮料的香气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大米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己醛、壬醛等醛类,右旋萜二烯、酯类及烷烃类,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丰富,米茶挥发性物质组成以醛、烷烃和杂环类为主,兼有较大比例醇、酯和酮类。焙炒米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2-戊基呋喃、2-戊基吡啶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物质。建立的基于电子鼻传感器的米茶香气成分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60.
采用茶叶来辅助低盐腌制罗非鱼片;以挥发性氨基氮值(TVB-N)、过氧化值(POV)、酸价(AV)、pH、色泽、细菌总数、质构及感官得分为分析指标,研究经不同浓度的茶叶提取液辅助腌制的罗非鱼片在腌制过程中,浓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辅助腌制可以很好地减缓鱼片的氧化变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其新鲜度,使得鱼片的色泽及口感等品质均有所提高;采用浓度为4.5%~7.0%的茶叶提取液辅助腌制的鱼片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