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2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红酵母类胡萝卜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红酵母RY-981细胞壁破碎及其类胡萝卜浸提的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筛选和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酸热法是红酵母破壁较理想的方法,其最优条件组合为盐酸浓度2mol/l、盐酸用量12ml/g菌体、盐酸浸泡时间40min和沸水浴处理4min;丙酮是从红酵母细胞碎片浸提类胡萝卜素较优越的有机溶剂,其参考用量为20ml/g菌体。在此破壁和浸提条件下,红酵母RY-981类胡萝卜素提取率可达307.9μg/g菌体。  相似文献   
82.
红酵母产生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红酵母RY-98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营养与环境条件,并对发酵过程生理现象的变化作了测试.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糖浓度和添加剂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通气量(摇瓶装量)与培养时间等,均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有影响.其中ZS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明显促进菌体类胡萝卜素的形成,这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在初步优化的培养基组成(葡萄糖400g/L、玉米浆15g/L、(NH4)2SO42g/L、ZS添加剂1g/L)和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7mg/mL和498.2μg/g,发酵液产色素能力为13.3mg/L.通过观测发酵过程生理现象的变化,认为该菌类胡萝卜素是菌体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形成于对数生长期的末期和稳定期.  相似文献   
83.
国内外生淀粉糖化酶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淀粉糖制造或酒精、有机酸发酵等实现节能型无蒸煮糖化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能使谷粒中的生淀粉进行有效水解的糖化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果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对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的筛选和对生淀粉糖化酶作用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4.
利用100~500MPa的高静水压和10~30min的保压时间对黏红酵母(Rh.glutinisRG5)进行处理,发现处理10min时的高压存活曲线呈现马鞍形,说明高静水压处理的最终效应可能是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累积。在250MPa处理10min所获得的高压突变株RG5-3,其生物量虽然比出发菌株RG5下降了9.25%,但目的产物β-胡萝卜素的含量却比RG5提高了68.60%。传代实验表明该诱变株遗传稳定性良好,没有发生性状退化及回复突变。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比较发现,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BamHⅠ切割的RG5和RG5-3的DNA片段有明显不同,初步证明高静水压使黏红酵母RG5在表面性状和DNA水平上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5.
对红酵母β-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以及菌株的发酵生理学条件研究作了小结,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认为:破壁效果是提取色素的关键,酸-热处理法是一种较好的破壁方法,但机械法应是大规模细胞破碎更适用的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 用和高产菌种的选育与构建,将是今后红酵母β-胡萝卜素实现产业化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
红酵母类胡萝卜素发酵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红酵母 RY-98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对发酵过程作了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 :培养基组成、糖浓度和添加剂以及培养基初始 p H值、摇瓶装量与培养时间等 ,均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有影响 ,其中 ZS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明显促进菌体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在初步优化的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 4 0 g/L,玉米浆 1 5g/L,( NH4) 2 SO42 g/L,ZS添加剂 1 g/L)和培养条件 (培养基初始 p H6.0 ,装量 60 m L/2 50m L摇瓶 ,2 8℃培养 60 h)下 ,菌体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 2 7mg/m L和 4 98.2 μg/g.通过观测发酵过程生理现象的变化 ,确认该菌类胡萝卜素是菌体的次生代谢产物 ,主要形成于对数生长期的末期和稳定期 .  相似文献   
87.
利用活性干酵母发酵生产富硒酵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活性干酵母(ADY)的耐Se、富Se性能作了测试,并初步研究了利用ADY摇瓶发酵生产富Se酵母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ADY具有很强的耐Se、富Se能力;无机Se添加量和培养时间等,是影响其Se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在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麦芽汁12°Be,加Se量15mg/L,装量60mL/250mL三角瓶,pH=6.0,30℃,30h)下,富Se酵母干重、有机Se含量和Se转化率分别可达15.8g/L,790.0μg/g和83.2%.  相似文献   
88.
花生肽对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生肽对D-半乳糖诱导的大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花生肽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按其体质量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mg/kg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同时3个花生肽组每天分别按200、500、800mg/kg的剂量灌胃,持续50d。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中脂褐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表明,花生肽能明显对抗氧化损伤大鼠血清中总胆汁酸的积累,抑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升高,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并能够降低大鼠肝脏中的脂褐素含量,有效减轻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表明花生肽对D-半乳糖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功能性低聚糖因为保湿性好,不具腐蚀性,能量低并且具有多种良好的生理功能,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几种广泛应用在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中的功能性低聚糖的酶法制备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维生素E是食用植物油中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剂,主要包括α-、β-、γ-、δ-生育酚和相应的生育三烯酚等8种化合物。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组成及含量信息不仅可反映食用植物油的品质,还可用于鉴别其真伪。因此,建立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溶剂稀释、皂化和固相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非水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在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