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3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GO)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了GO/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然后,采用XRD、TEM、FTIR、DSC和纳米压痕实验等研究了GO/PVA复合材料的结构、界面结合性能、力学性能、蠕变行为和吸水膨胀率。结果表明:GO可以均匀分散在PVA基体中,二者之间主要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具有较高的界面结合力;与纯PVA相比,1wt% GO/PVA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有效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8.9%和23.3%,压入蠕变深度下降了19.8%;GO/PVA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无限剪切模量与瞬时剪切模量比,表明GO提高了PVA的蠕变抗力;GO的添加同时增加了GO/PVA复合材料的阻水性并降低了膨胀系数。吸湿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表明:纯PVA的力学性能会随吸湿时间延长而下降,而GO/PVA复合材料吸湿72h后的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所得结论为石墨烯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2.
结合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与近地面臭氧监测,对天津市2018年6月23日至9月28日期间的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近地面与300m高度处的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约1 000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受臭氧前体物由近地面向高空逐渐输送、以及NO向上传输过程中逐渐消耗的影响,臭氧污染日变化曲线出现最大、最小值的时间随高度的升高逐渐推迟;在1 500m以上的高空,臭氧日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分布。在臭氧污染时段,在高空也观测到高浓度的臭氧污染带,在1 000m处的臭氧浓度最大值约为570μg/m3,污染带厚度可超过1km,持续时间长达数日,且在夜间不能完全消散。观测时段内总计在23个污染日出现高空与近地面臭氧污染的混合,加重了近地面的臭氧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建筑技术有明显提高。本文以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工艺为研究对象,将制定施工方案作为切入点,从施工前期准备,钢筋加工支撑、混凝土调配、深基坑地下水、基坑支护工艺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工艺做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采用壳聚糖为原料,利用离子相互作用增强姜黄素光动力抑菌效果,并从形态特征、细胞膜功能、能量代谢和DNA结构等方面入手阐释该涂膜在细胞水平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提高了抑菌效果,含姜黄素质量浓度15 mg/L的涂膜溶液经波长为420 nm蓝光光照5 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下降6.89(lg(CFU/mL)),并且姜黄素质量浓度和光照时间是影响该技术抑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光动力灭活处理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从而破坏细胞膜,促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细胞内容物泄漏以及细胞皱缩的现象。同时也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上升,破坏内源酶结构,引发细菌防御系统崩溃,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被氧化分解,从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由此可见,壳聚糖/姜黄素光动力涂膜有应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95.
为实现羊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机器视觉技术提取光谱特征信息和图像特征参数,将图谱特征信息融合后建立羊肉样品中TVB-N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采集贮藏1~15 d的73个羊肉样品在320~1 100 nm波段范围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图像信息,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样品中TVB-N含量。采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优选特征波长作为光谱特征信息,提取样品图像的颜色及纹理特征作为图像特征信息,通过特征层融合法将光谱信息与图像信息融合成总特征参数。分别基于3种特征信息建立羊肉TVB-N含量的LSSV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图谱融合信息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优于仅利用光谱信息或图像信息的建模结果,其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930,标准分析误差为1.873 mg/100 g,相对分析误差为2.635。该结果证实基于融合图谱特征信息无损预测羊肉贮藏过程中TVB-N含量的可行性,为实现羊肉样品中TVB-N含量的定量、快速、无损、准确预测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β-葡聚糖因其显著的生理学活性和健康特性,受到了各相关领域的广泛研究。β-葡聚糖存在于青稞、大麦、燕麦等天然植物及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中,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可再生多糖。因其来源广泛而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质,也影响着β-葡聚糖在多种生物活性功能领域的开发应用。从不同来源的β-葡聚糖及构效关系入手,归纳了其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β-葡聚糖具有调控糖脂代谢紊乱、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脑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特殊生理活性,可作为膳食补充剂与功能因子干预调节机体健康,在保健品研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β-葡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回流区分级着火燃烧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回流区分级着火燃烧技术改造燃烧器,低负荷不投油稳焰负荷可达50%,锅炉效率由原86.64%提高到88.35%。  相似文献   
98.
在高速流水线上对小视场物体大批量在线检测过程中,针对滚子、钢珠、卷烟爆珠等球形颗粒因体积过小、发生破裂、传输振动而引起的颗粒粘连,致使其尺寸无法精准检测的问题,采用机器视觉的检测手段,提出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尺寸视觉检测方法。首先,经图像采集系统获取粘连颗粒图像,对采集图像预处理去除干扰因素。之后,利用边缘检测方法进行轮廓坐标点提取,通过数据滤波选取有效轮廓点数据,代入到该文所提出的贝叶斯尺寸测量数学模型中,从而实现对粘连颗粒尺寸的精确测量。以卷烟爆珠为例进行试验验证,该方法测得的尺寸最小均方根误差为0.049 6 mm,测量误差均值最小为0.022 63 mm,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满足实际工业检测精度要求。该方法的提出可为高速流水线上小视场粘连颗粒测量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
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紫马铃薯(黑金刚)花色苷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紫马铃薯花色苷的纯化工艺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功率300 W,料液比1:50 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量为(1.435±0.27) mg/g。采用AB-8大孔树脂,上样浓度0.29 mg/mL,纯化样品量9 BV,用6 BV 60%乙醇溶液洗脱,上样和洗脱速度均为2.0 mL/min,纯化后提取液中花色苷的浓度达到(6.43±0.37) mg/mL。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紫马铃薯花色苷在245 nm短波紫外线和室内散射光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在黑暗避光条件下稳定;加热条件下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含有Al3+、Mg2+、K+、Ca2+、Na+、Zn2+离子的溶液中稳定,在含有Cu2+的溶液中产生沉淀;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降解。因此,紫马铃薯花色苷应尽量在避光,冷藏或常温的酸性环境下贮藏和使用。优化的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工艺合理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提取出的紫马铃薯花色苷产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作为健康食品着色剂或食品功能性成分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0.
伴随科技的发展,超声波技术已经用于各行各业。近年来,超声波技术的生物学效应在食品方面也得到了应用。食品加工中的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声波对微生物的促生长、超声波杀菌、菌种诱变以及对酶学的影响等方面。因此,本文对食品加工中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要阐述,并对今后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在食品加工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