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篇 |
综合类 | 19篇 |
化学工业 | 15篇 |
金属工艺 | 23篇 |
机械仪表 | 14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轻工业 | 28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无线电 | 4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针对输电线路增容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提出基于安全性约束和经济性分析的输电线路增容方法。该输电线路增容方法包括温度校核、故障率校核和经济性分析3个主要步骤。利用热平衡微分方程计算了输电线路实时温度,建立了基于比率故障率模型的输电线路短期可靠性模型,计算了输电线路故障率,基于输电线路抗拉强度损失的经验公式,提出了相对老化速率的计算方法。从输电收益、线路损耗成本和线路寿命损耗成本3个经济性指标,量化描述了输变电线路增容运行的经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输电线路增容方法可以对原始增容方案进行优化,能够实现输电线路增容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最终得到的增容方案既满足输电线路温度约束和故障率约束,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4.
45.
以汽车前风窗玻璃除霜格栅为研究对象,采用20%滑石粉填充聚丙烯(PP+20%Talc),并借助Moldex3D模流分析软件进行注塑成型模拟。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产品成型质量,以解决体积收缩率和凹痕位移等缺陷。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充填时间、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为试验因素,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对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灰色关联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充填时间>保压时间>保压压力。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A2B1C2D3E4。将最佳工艺参数进行试模验证,与优化前相比,体积收缩率改善了6.55%,凹痕位移改善了13.50%。因此,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实现注塑成型质量多目标优化,提高了塑件成型质量和试模效率。 相似文献
46.
BT20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WC涂层微观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C为电极,氩气为保护气,采用电火花沉积方法在BT20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了强化沉积层。利用SEM、EDS和XRD分析了沉积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沉积层截面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TiC、WC、W和W2C相组成,TiC是电极材料与基体材料反应形成新相,是沉积层的主要组成相;沉积层与基体结合致密,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沉积层表面呈"泼溅状"形貌,截面组织形貌中观察到纳米级微晶堆垛结构和少量的树枝晶,反映了电火花沉积过程的快速加热和冷凝机制。沉积层显微硬度呈梯度变化,涂层最大硬度是基体的3倍。 相似文献
47.
为了分析纳米碳粉、橡胶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在沥青中的相态结构,首先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其次借助Han曲线理论和van Gurp-Palmen(vGP)图分析三种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及相态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2%纳米碳粉-18%橡胶粉-1.0%SBS改性沥青(以上均为质量分数)物理性能最佳,高低温性能较优;与基质沥青相比,添加改性剂后沥青材料出现微观相分离现象。在高温条件下,纳米碳粉-橡胶粉-SBS改性沥青相态结构较好,结合SEM照片阐释了改性机理,得出改性剂SBS可以有效改善纳米碳粉和橡胶粉在沥青中的骨架结构,形成三维连续稳定体系。 相似文献
48.
HL-2AMW级中性束注入系统弧流电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性束注入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加热等离子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中国环流器2号中性束大功率离子源的特点,从系统功能、主电路拓扑结构、控制硬件及控制时序等方面对弧流电源进行设计。整个电源由低位移相交流调压、高压隔离降压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电流快速转移电路4部分组成。IGBT与电阻串联组成电流快速转移阵列电路,与离子源并联,可实现电流单次或多次快速转移、参数远程设定,有效用于强流离子束的引出和保护。选用DSP和CPLD电路技术实现低位与高位控制器。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源最大输出为200kW/1000A,纹波小于2%,开关上升下降时间达μs级。目前,该电源已安全运行3年,可靠性高,完全满足装置离子源及系统要求,也可应用于其它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49.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氨基酸近年来已成为放射性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O-(2-[^18F]氟乙基)-L-酪氨酸([^18F]FET)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脑肿瘤PET显像剂。本文选择“两步法”合成了[^18F]FET。首先,通过1,2-二对甲苯磺酸基乙烷的[^18F]氟化制备标记中间体,即烷基化试剂2-[^18F]氟乙基对甲苯磺酸酯;然后,L-酪氨酸的[^18F]氟乙基化合成了目标化合物[^18F]FET。总合成时间约为50min,放射化学产率为20%-30%(未经衰变校正),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