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2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了秸秆发电厂的灰(渣)组成、各养分水溶性以及酸性助剂对灰(渣)的pH和养分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渣)中的养分水溶性不高,酸性助剂与灰(渣)之比从1∶50~1∶10逐渐变化时,其pH在7.62~5.70的范围内,养分水溶性逐渐提高;当助剂与灰(渣)之比为1∶30时,灰(渣)的水溶性K_2O占总K_2O的质量分数在50%以上。在辣椒上设计了减肥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施用量减少20%,用秸秆发电厂的灰(渣)或处理后的秸秆发电厂的灰(渣)补充钾素,辣椒增产10%以上,能够实现"化肥氮磷减施20%,农作物平均增产3%"的化学肥料减施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段近似方法的超声雾化喷嘴振动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超声雾化喷嘴振动系统某些组成段细杆无简单解析解的设计问题,提出分段近似的模拟计算方法,并对超声雾化喷嘴的振动系统进行设计。利用力电类比方法,基于常见的纵向振动变截面细杆的四端网络,通过对无简单解析解的变截面细杆进行分段近似,建立振动系统的整体传输矩阵,进而实现超声雾化喷嘴振动系统的设计分析。采用不同的模拟精度,以单段指数形、圆锥形、悬链形实心及空心半波长变幅杆和圆锥圆柱形、指数圆柱形、悬链圆柱形的实心及空心半波长复合变幅杆为例,对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结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分析表明,模拟计算结果能正确地反映理论计算数值,分段近似的模拟计算方法,可以解决无简单解析解的变截面细杆纵向振动的设计问题。利用基于四端网络传输矩阵的分段近似模拟计算方法对超声雾化喷嘴的振动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制造的超声雾化喷嘴工作正常,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廖兆琨  王汉  陈文  孙鸣捷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12):20210723-1-20210723-7
不同于使用阵列探测器的常规数码相机,单像素相机使用不具空间分辨能力的单像素探测器对目标进行成像。由于其工作波长覆盖广、灵敏度高,单像素相机在特殊波段和弱光照明等特殊场景中较普通相机更有优势,在遥感探测、显微成像、军事侦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出一种紧凑型单像素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数字微镜阵列的工作特性形成了对称的折叠双光路以快速完成差分测量。紧凑的结构降低了相机系统的体积,使系统可采用标准尼康镜头作为成像透镜。系统具有双光路差分成像、双光路平均降噪、宽谱波段成像、双光路交替采样等多种模式,并且可根据场景对重建图像信噪比、实时帧率、成像波段的不同需求切换应用模式。基于系统样机的实验结果表明其能实现预期的功能、达到相应的性能。紧凑型单像素成像系统的提出是一次较成功的单像素成像工程化尝试,为单像素成像技术后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和工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多封隔器密闭环空热膨胀力学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  王汉 《天然气工业》2016,36(4):65-72
环空温度压力变化对高温高产气井多封隔器管柱力学行为和安全可靠性的影响较大。为此,基于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及各层环空流体瞬态传热机理,建立了单层和多层环空的温度、压力场计算模型,分析全井筒环空温度和热膨胀压力的变化规律;针对多封隔器完井管柱,综合考虑密闭环空温度效应和体积变化效应,建立了多封隔器间密闭环空热膨胀压力计算模型,研究双封隔器间密闭环空的热膨胀压力变化规律;以南海西部某高温高产气井作为实例开展分析。结果表明:(1)环空温度效应和体积效应共同作用使全井筒A环空热膨胀压力最小,C环空热膨胀压力最大;(2)双封隔器间密闭环空热膨胀压力与环空温差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温度效应引起的压力增量占主导作用,体积效应对压力增量的贡献率随环空温差的增大而增大;(3)确定实例井最大产气量为212×10~4 m~3/d,在产量为160×10~4 m~3/d时,双封隔器最大坐封间距为312 m。结论认为:在强度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内径较大的生产套管有利于降低密闭环空热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5.
吴刚  潘杰  毕勤成  王汉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50(10):1756-1762
在压力p=23~28 MPa、质量流速G=350~1 000 kg/(m2•s)、热流密度q=200~1000 k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2×2棒束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加热管周向壁温分布规律,并就出现周向温度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给出了压力、质量流速及热流密度等系统参数对平均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低质量流速下出现的传热恶化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加热管周向壁温并不均匀,边角子通道壁温最高,中心子通道壁温最低,周向壁温的高低与横截面流通面积的不均匀性紧密相关。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或质量流速的降低,超临界水的传热受到抑制,当q/G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棒束内发生传热恶化。  相似文献   
16.
螺旋绕丝是第4代先进核反应堆燃料组件的定位装置之一,冷却剂在绕丝作用下发生定向交混和周期性横流,是影响燃料元件包壳温度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对含绕丝7棒束内水的横向流动进行实验测量,得到了横截面整体速度分布和局部流动特性,并利用STAR CCM+软件进行了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无量纲横向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棒束内存在整体环流和若干局部涡流,大尺度涡出现在棒和内壁附近,小尺度涡出现在棒和绕丝附近。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横向流动规律基本一致,但速度大小呈线性增长趋势。湍流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雷诺应力-椭圆混合模型对流场的预测与实验数据最为接近。横向流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于所选定的棒束结构,最大横向流速约为轴向流速的25%,且在绕丝经过棒间隙时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水冷堆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力23~28 MPa、质量流速700~1 300 kg/(m2·s)、热流密度200~800 kW/m2的参数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冷堆堆芯棒径D=8 mm、栅距比P/D=1.2的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及管壁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压力、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对管壁温度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并与环形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压力区,类四边形子通道管壁温度随着焓值的增大而逐渐上升,换热系数在拟临界点附近达到峰值,低焓值区的换热系数比高焓值区大;随压力增大,壁面温度升高,换热系数峰值减小;热负荷的增大和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使壁面温度升高,换热系数减小,削弱传热强化。与环形通道对比发现,在低焓值区,类四边形通道与环形通道内壁温度和换热系数相差不大;超临界水在类四边形子通道内比在环形通道内更容易渡过拟临界区,拟临界区对类四边子形通道的影响比对环形通道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水冷堆类四边形子通道亚临界水的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力为11~19 MPa,质量流速为700~1300 kg/(m2·s),热流密度为200~600 k W/m2的工况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冷堆(SCWR)堆芯棒直径为8 mm,栅距比为1.2的类四边形子通道的传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流密度对类四边形子通道管管内的传热特性的影响显著,热流密度越高,传热恶化越容易发生;在较低的质量流速下,传热恶化发生可能性较大,质量流速较高时,对传热特性影响较小;压力对类四边形管管内传热特性的影响明显,压力越高,传热恶化现象越易发生,且临界干度值越低,传热恶化所覆盖的焓值区域越大。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引言关于各种含磷阻燃剂在不同纤维织物上的效用已有许多研究报告。在涤/棉混纺织物方面一般认为膦或氧化膦类的阻燃效果较高,用量比膦酸酯、磷酰胺及磷酸盐少。这是因为这两类化合物热稳定性不同的结果。当经磷酰胺或膦酸酯整理过的混纺织物接触火焰吋,磷即迅速转化成+5的氧化态(  相似文献   
20.
<正> 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经过四年的研究,已开发了一种尼纶纤维,品名为塔克泰尔(Tactel)的产品,将打进棉纺及涤棉织物的市场。用这种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棉的外观与丝绸的手感。它的生产步骤,首先是纺成纤度很细的纱。使其具有上述的特性(即外观似棉手感似丝绸)的关键之一,为采用连续纺纱的方法,使其单丝任意排列成行。这种创新主要系于将聚酯生产工艺应用于尼纶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