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1种从最小投资增量的角度确定建筑节能目标的方法。笔者通过建立建筑能耗分析模型,对多种建筑节能措施进行收益和投资分析,并以年收益投资比(SIR,saving to investment ratio)为依据确定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优先次序,依此顺序对基准建筑模型进行节能优化设计,计算得出建筑节能率与成本增量的对应关系,为从建筑节能投资增量的角度确定建筑节能目标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劣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理化性能指标快速检测法和铁谱分析法,对在用车润滑油每隔一定里程抽取油样,检测了其含水量、酸值、闪点、燃点以及铁屑浓度等指标,研究了在用车润滑油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里程的增加,在用发动机油的含水量和酸值增高,闪点和燃点降低,铁屑浓度缓慢增加;应用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快速检测法,能够定量地评价发动机润滑油品质的变化程度,实现按质换油,应用铁谱分析法对发动机的状态进行监测,能够定量地评价发动机机件的磨损程度,实现发动机视情维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几种主要的冷水机组数学模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冷水机组节能量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了计算,验证了基于数学模型的冷水机组节能量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从外压圆筒稳定性计算中可以看出:外压圆筒的稳定性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并主要受L/D_0的影响。计算长度L系指圆筒上两相邻刚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对L的取值作有具体规定。 对于法兰、加强圈等均可视为刚性件(加强圈的实有惯性矩必须满足加强圈设计要求),L  相似文献   
15.
管子渐缩和渐扩的损失系数可根据Crame Co,方程计算。渐缩管:K_1=0.8sin(Q/2) (1-β)~2 (1) 渐扩管:K_3=2.6sin(Q/2)(1—β~2)~2 (2) 这两个方程适用于角度小于45°的所有标准异径管。K_1和K_3是小端D_1处的阻力系  相似文献   
16.
中央空调系统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是能够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较大幅的节省能源,减低成本。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如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则不但不能实现节能目的,反而会降低空调效果,更谈不上节能成效。以北京市某办公楼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诊断调试工程为例,探讨了适用于工程上使用的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诊断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客观比较了《Method of Testing Active Latent-Heat Storage Devices Based on Thermal Performance》(ASHRAE Standard 94.1-2010)与我国的 《无内置热源相变蓄热装置》(T/CECS 10023-2019)在测试对象的范围,实验室条件约束,实验装置,测试方法流程,以及测试指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差异,为相关从业者充分理解此类产品热性能测试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汽车发动机油液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理化分析和铁谱分析方法,监测汽车发动机润滑油黏度、酸值、水分、闪点、燃点以及磨损烈度指数和大磨粒数等评价指标的变化,研究了汽油机油衰变规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汽车行驶里程与发动机油液监测指标间的关联度和关联序,为油液监测下的定期换油和监测指标的筛选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行车里程的增加,酸值显著增加,黏度缓慢增加,闪点、燃点略降,水分、磨损烈度指数和大磨粒数等指标无明显变化.对于汽车行驶里程,发动机油液监测指标间的关联序依次是酸值、燃点、闪点、黏度、大磨粒数和磨损烈度指数.因此,为降低油液监测成本,可以选取酸值、闪点进行检测,并延长磨损烈度指数的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