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减轻渡槽在大流量运行时出现的水位波动较大、紊流和涡流等复杂流态问题,选取典型双孔渡槽模型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应用物理模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渡槽出口的卡门涡街在被边界约束时对其上游产生的波浪回涌现象,通过机理解析提出“纺锤型”导流墩方案。研究发现,卡门涡街脱落频率与上游回涌波浪频率一致。边界约束下卡门涡街对上游流态影响机理为:涡街交替脱落产生横向的交变作用力,在边界约束下局部阻水进而形成波动并向上游传递,随着涡街的交替脱落,上游形成波浪交替回涌现象。施加“纺锤型”导流墩后,进出口流态得到改善,能大幅减轻涡街强度和对上游流态的影响,槽身最大波幅消减度达到80%以上。对比不同长度导流墩组合试验后,提出进、出口导流墩纵横比分别为1.5、2.0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2.
聚合物驱采油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在国内外许多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开发后期含水率上升具有良好控水效果。但部分低孔、低渗油田在聚合物采油后期,出现了储层非均质性加剧和孔隙厚度封堵的情况,导致地层窜流,影响了降水增油效果。泡沫驱油技术以其泡沫独特性质被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采用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筛选了6种起泡剂和4种稳泡剂进行分析,评价各类性能,并优选出良好的泡沫体系。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确定了氮气泡沫调驱注入参数,证实了氮气泡沫驱油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53.
基于MATLAB三维数字地形图在库区冲淤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状大多数水库库区水下地形复杂、缺乏详尽地形资料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ATLAB的两种地形高程插值方法,并阐述了综合运用这两种插值方法制作库区三维数字地形图及误差分析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适合现状水库地形测量资料,操作简单,程序实现容易,所得三维数字地形图可以满足工程上对水库冲淤分析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4.
利用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对DPIV测量结果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了判别和剔除;以MATLAB为工具,采用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Kriging方法等对剔除错误信息后的有效数据进行离散数据点的网格插值,可得到全流场以及各个量测断面的流速分布;利用计算水力学理论,进一步探讨了流线、等流速线、涡度和涡线等流场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5.
深锥耙架浓密机脱水工艺机理复杂,具有非线性、大滞后、系统稳定性低的问题,难以实现耙架扭矩及底流浓度的稳定自动控制,耙架改进安装压水旋喷装置,建立浓密机耙架扭矩关系模型,建立双重模糊神经网络PID扭矩、底流浓度控制算法,仿真验证其参数指标优于神经网络PID和传统PID,算法稳定调节时间1709.32 s,超调量2.55%,工程应用表明,浓度控制更加稳定,连续高浓度充填时间延长0.7 h。  相似文献   
56.
南水北调总干渠对其左岸洪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反映顺坡面串、汇流特点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河南省大沙河串流区在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修建前、后的洪水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做出的修改方案,可以改善总干渠左岸局部积水淹没严重的状况.  相似文献   
57.
同轴套管换热器是实现中深层地热能井下高效取热技术之一,其换热能力对地热系统的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以关中地区为例,考虑地层不均匀性建立中深层地热井同轴套管传热计算模型,研究注入温度、注入流量、埋管深度等因素对其取热性能的影响,探讨间歇开采工况下注入温度和注入流量对热储层温度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流量增加,出口流体温度下降,但整个系统的取热功率提高;当注入温度较高时,可有效提高出口流体温度,但系统取热功率降幅较大;随着地层深度增加,出口流体温度和取热功率逐渐上升;减小内管管径,增加外管管径,可有效提高出口流体温度和取热功率;热储层温度恢复能力随注入流量和注入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通过降低内管导热系数或选用双内管结构可以降低内管流体沿程温度损失,提高系统的出口流体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