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国内床垫企业进行调研并查询相关文献,提出了分区弹簧床垫的结构,并对其弹簧层、铺垫层和面料层的结构进行分析;以分区弹簧床垫和分区海绵床垫为例,分析了模块化在分区床垫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为分区弹簧床垫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枕头形状对侧卧睡眠舒适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体侧卧时头部及颈臂部压力分布测试、舒适感主观评价、相关性及方差分析、人体胸颈部脊柱定位点分析,研究枕头形状对侧卧睡眠舒适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凸形枕和S形枕在使用时压力分布均匀,最大压强集中在臂部,颈部得到有力支撑,脊柱变形相对较小,整体舒适性较高;扁平形枕受力较为均匀,脊柱形成“/”形状,整体舒适感评价一般;凹形枕压力多集中在颈部,立方枕压力多集中在头部,压力较为集中,舒适度评价最低.  相似文献   
23.
由于按摩椅产品市场规模巨大,按摩椅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很有价值。本文详细阐述了按摩椅按摩舒适性评价的客观实验法:体压分布测试实验、肌电测试实验和脑电测试实验,并介绍了按摩舒适性主观评价法:语义微分法,而且提出了客观测试实验与主观评价需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通过客观测试实验与主观评价,可以准确评价按摩椅按摩舒适性。  相似文献   
24.
吴新林  申黎明 《包装工程》2012,33(18):54-57
基于企业内部的等级文化语境,分析了企业等级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效应,论述了等级既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等级文化的综合反映,其对构建正常的管理秩序、激励员工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探讨了等级文化语境下的办公家具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素,其对丰富办公家具设计理念、表现健康的企业人际伦理、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潘颖玲  申黎明  于娜 《家具》2013,(3):48-52
使用Tobbi1750 Eye Tracker眼动仪,对26名受试者在观看不同类型床具家具图片的过程中的眼动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个体对欧式新古典床具造型的审美偏好。结果表明:高低屏床、矮柱床、高矮柱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分析无障碍设计概念的基础上,对肢体障碍者的生理特性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家具的无障碍设计原则,并结合家具的功能要求及其组成对无障碍设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7.
为适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发了基于GSM网络的即时汛情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超远距离传输,信息传递速度快;②数据智能化采集,运行参数可灵活设置;③具有现场信息查询和系统故障报警功能;④方便实用,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究影响床垫舒适性的相关因素,本文以体压分布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人、床垫因素与体压分布的相关性,以及体压分布对整体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发现,人的体型、年龄、卧姿以及床垫的硬度、材料等特性与压力指标的变化存在一些相关性,但是由于受个体差异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压力指标与床垫舒适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中...  相似文献   
29.
目的测试受试者在连续式、间断式和组合式三类模式下按摩前后的舒适性及按摩感受性,比较分析按摩模式对按摩椅气压按摩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主观感受7级模拟量表测试16名受试者按摩前后小腿部位的主观感受。结果按摩后,舒适度会略有降低;受试者小腿的胀感变化最为明显,其次是酸感、热感和麻感;组合式按摩模式的按摩效应最为显著。结论气压按摩压力是按摩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用胀感、酸感和麻感来衡量气压按摩效应。间断式按摩模式的短暂间歇对于气压按摩效应具有一定影响。组合式按摩模式不同压力组合的特性使延长按摩时间成为可能,以增强按摩效应。  相似文献   
30.
学习椅与儿童自身尺寸的契合程度和心理接受程度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尤为关键,一款优秀的学习椅有助于儿童健康的成长。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阐述了可调节学习椅中影响儿童使用舒适性的因素,重点介绍了座高、座深及靠背高度的定义及其与人体身体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学习椅设计时可参考的尺寸数据,并进一步分析目前市场上学习椅的主流参数与各年龄段儿童身体尺寸之间的匹配程度,分析发现目前市场上学习椅的座高、靠背高度相对儿童的身体尺寸较高,并且产品座深的标注定义不准确。结合目前的座椅研究现状提供了几种评估儿童座椅舒适性的方法,以期后续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