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47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7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平整机延伸率、轧制力及张力的协调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宝平  刘志亮  白振华 《轧钢》2005,22(6):12-14
在引入板形与力学性能综合控制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将带材的力学性能与外形质量糅合成一个统一目标进行控制;建立了一套平整机延伸率、轧制力及前后张力协调控制数学模型。通过轧制力与前后张力的协调设定,使平整机既能保证延伸率精度叉可满足板形要求,将其在某厂2030mm连续退火平整机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2.
白振华 《山西水利》2011,27(10):12-13
针对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要求,需将水文数据在站存储和自动传输列为系统建设的必备内容。阐述了目前我国雨量站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差距,根据水雨情测报系统的总体设计,对早期建设雨量站提出两种改造方案,即改造为本地固态存储设备与遥测终端设备和改造为带固态存储功能的遥测终端设备。经过比选,认为后者稳定性更强,且经济合理,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决二次冷轧机组轧制过程中带钢上、下表面油膜厚度存在差异的问题,通过分析油膜厚度形成与演变机理,建立了二次冷轧机组带钢上、下表面析出油膜厚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增加带钢下表面乳化液流量和乳化液配比浓度的方法,开发出一套二次冷轧机组带钢下表面润滑工艺补偿技术。通过该技术实现了二次冷轧机组带钢上、下表面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均等的目标,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带钢表面条状斑迹缺陷的发生率。并将该技术应用到国内某钢厂1 220二次冷轧机组,应用效果显著,典型钢种带钢上、下表面条状斑迹缺陷发生率大大降低,降低程度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54.
双机架平整机组在生产过程中,伸长率不稳定甚至出现窜动,不但直接影响成品带钢的机械性能,而且会降低轧制过程的稳定性,甚至会导致断带与堆钢,已经成为困扰平整轧制的一大瓶颈问题。为此,以某1 420 mm双机架平整机组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伸长率窜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详细分析了轧制压力、张力以及轧制速度等影响伸长率窜动的可能因素的基础上,从实际轧制工况入手锁定导致伸长率窜动的主要因素,研究产生窜动的成因与机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因平整工序而造成的伸长率波动超过20%的情况从技术应用前的15%下降到0.215%,基本杜绝了因伸长率窜动而引起的断带问题。  相似文献   
55.
致密储层微观结构影响着原油在储层中的充注行为,制约着致密油的富集和分布规律。基于致密油充注模拟、恒速压汞、扫描电镜与核磁共振等实验,文章定量表征致密储层的原油充注行为和孔喉结构特征,剖析成岩作用、自生矿物生长形态以及孔喉结构特征对原油在致密储层中充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油充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充注启始阶段、快速充注阶段和缓慢充注阶段,这是充注过程中驱替压力与毛管力的动平衡以及主要储集空间分布的结果。其中,快速充注阶段又存在两种增长模式,即持续增长模式和跳跃增长模式,这两种模式揭示了主流喉道半径分布特征的差异。通过分析发现,压实、胶结、溶蚀、自生矿物生长等成岩作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储集空间和喉道半径的尺寸和分布,决定了致密储层品质的优劣。故此,在油源充足的条件下,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和品质优良的储层,是致密油富集的关键,而开启的断层/微裂隙附近的砂体正是满足这些条件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6.
分析了超薄宽幅高品质冷轧板带工业化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难题;从乳化液流量动态优化设定、气雾混合与油水混合轧制润滑系统、板形质量控制以及卷取与开卷工艺等方面简述了宽幅冷轧板带超薄轧制关键工艺技术;从跑偏、瓢曲预报与控制以及炉辊辊型优化等方面简述了超薄宽幅板带连退过程高效稳定通板控制技术;从超薄镀层控制与表征以及镀液与阳极寿命延长等方面简述了超薄宽幅高品质板带超薄镀层关键技术。最后,叙述了该技术成果的现场应用情况,并展望了超薄宽幅高品质冷轧板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7.
针对某1450冷连轧机组在轧制成品厚度低于0.6 mm的冷轧板时易出现不同于常规边浪缺陷的单边碎浪及双边碎浪的问题,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和某典型规格产品工艺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轧制过程金属三维形变过程数值分析。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轧辊单元网格,并建立了连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典型规格产品1/2轧制有限元模型分析、冷轧各道次变形区有限元分析以及整个冷轧过程带钢的有限元分析。通过建立冷连轧过程中轧辊受力、变形以及带材变形情况模型,模拟了碎浪缺陷的形成过程,并研究了轧制工艺参数对轧制过程的影响。对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与现场实际板形相同的双边碎浪板形缺陷。  相似文献   
58.
白振华  韩林芳  马续创  李经洲  李秀军 《钢铁》2012,47(11):51-54,58
针对部分轧机由于出口没有配置实物板形仪、无法实现板形的可视化显示与闭环控制、造成轧机出口板形质量较差、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充分利用轧机的基本数据采集系统与板形计算模型,从板形动态显示功能、板形闭环控制功能以及板形预报功能的开发等3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虚拟板形仪设计技术,开发出了相应的板形分析与闭环控制系统。在不增加硬件投资、不配置实体板形仪的前提下,不但实现了板形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与闭环控制,而且还能实现板形在线预报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轧机的出口板形质量。此技术已经被推广应用到某钢厂1220四辊双机架平整机组,效果良好,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9.
高速冷连轧时工艺润滑的优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俊  邱格君  白振华 《轧钢》2005,22(5):12-14
引入了打滑与热滑伤综合判断指标,并将乳化液的润滑性能与冷却性能有机地结合,把乳化液的流量、浓度、温度等参数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以综合防治打滑与热滑伤为目标的工艺润滑制度优化模型。实践表明,应用此模型可使高速冷连轧时既不发生打滑又不发生热滑伤现象,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0.
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增强水库管理和科学调度能力,必须不断提高水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详细介绍了中小型水库安全监测系统中的信息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和远程监测中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控特点,可在全省中小型水库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