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酶促法合成了含糖单体6-O-乙烯基己二酸-D-吡喃型葡萄糖酯(OVAG),使用可逆加成链断裂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聚合)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OVAG共聚,制备分散度(PDI)低且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含糖高聚物Poly(NIPAAm-co-OVAG)。用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发现自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结构规整且粒径均匀。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聚合物温敏性检查表明,共聚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以通过共聚单体的比例进行调控。当NIPAAm与OVAG的摩尔比为14∶1时,共聚物的LCST值为36℃,在人体温度下可以形成纳米胶束,在药物载体方面拥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篮坛的格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29届奥运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女篮虽然取得第四名的战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女篮和世界强队的差距,在与前三名球队的交锋中无一胜绩,并且都是以大比分落败;在第30届奥运会,中国队同样面对世界强队大比分落败。在我们为取得好成绩高兴的同时,必须从中找出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本文研究选题的重要依据。因此,针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员进攻、防守主要技术指标的统计分析与其他高水平强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未来奥运会取得更好成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结构超长使温度响应明显,为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需要对超长大跨连接体结构进行必要的温度响应分析。以北京市上地工贸楼为例,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了3种主体结构与连接体结构连接的方案;分析了各方案在温度作用下的结构整体变形,主体和连接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及楼板和部分构件的内力。分析表明,两种方案在考虑温度影响时,不能满足正常使用下变形的限制且连接体楼板内力过大,而一侧为铰支座、另一侧为有限单向滑动支座的连接方案合理。对所选用的结构方案进行了反应谱分析、小震下弹性时程分析和大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结构方案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大跨连接体结构超长的温度问题,而且能满足建筑抗震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酶促方法合成阿魏酸葡糖酯,对酶和有机溶剂进行了比较和筛选,并对影响阿魏酸葡糖酯产率的因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阿魏酸乙烯酯(摩尔比4∶1)分别加入到体积比2∶1的无水吡啶和叔丁醇中,20 g/L Novozym 435脂肪酶,在220 r/min的空气振荡器中50℃反应72 h,产率能达到80.9%。 相似文献
6.
盾构250m半径曲线始发段管片姿态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州地铁6号线某盾构工程250m半径曲线上盾构始发段隧道的管片姿态控制问题,从盾构机控制、管片控制、注浆控制和测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施工技术处理,工程实践证明:首先做好盾构机选型,然后通过选择合适的始发方向来控制盾构机的姿态,从而控制隧道的成型质量;在管片拼装完成后,结合同步注浆、二次注浆来稳定成型隧道;并且通过加强管片姿态监测及时调整掘进参数,能够确保隧道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使离子液体(ILs)在保持催化活性的前提下更易分离回收,减轻ILs的腐蚀,制备了固载ILs,并用于催化酯化反应合成乙酸乙酯(EtAc)。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对固载ILs进行表征分析,发现溶胶-凝胶(Sol-Gel)法比浸渍法能更有效地固载ILs于二氧化硅(SiO2)载体上,在催化乙酸乙醇酯化合成EtAc时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条件为酸醇比R0A∶E = 1,反应温度T在323.15~338.15 K范围内,催化剂与乙酸质量比xcat∶HAc在5%~15%范围内时,Sol-Gel法制备的[HSO3-BMIM][HSO4]/SiO2初始反应速率较快,反应30 min时乙酸转化率(XHAc)超过50%,达到平衡转化率(68%)的约70%。使用LHHW模型拟合[HSO3-BMIM][HSO4]/SiO2催化酯化反应的速率,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准确。重复性考察发现,[HSO3-BMIM][HSO4]/SiO2在前三次使用时的XHAc (t = 4 h)超过60%,经六次使用后有所下降。使用Sol-Gel法制备的固载ILs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优于浸渍法,表明Sol-Gel法更适合用于制备固载ILs。 相似文献
8.
高蛋白重组米是是指以大米为主要原料,运用蛋白质强化技术手段,经双螺杆挤压、切割、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制成与天然大米类似的颗粒米状制品,其蛋白含量(干基)≥12 g/100 g。本研究以非高蛋白重组米(市售)、普通大米为对照,对自制和市售高蛋白重组米的食味值、滋气味特性、结构特征、消化特性和营养品质指标等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研究,为满足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群的营养需求,开发高蛋白重组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高蛋白重组米在有机硫化物、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等挥发性气味组分含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样品(P<0.05);挤压重组工艺和蛋白质的添加对滋味特征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挤压重组高蛋白大米淀粉晶型为V型结晶的特征;挤压重组米淀粉相对结晶度在6.1 %,低于对照普通大米相对结晶度19.8 %;高蛋白重组米蒸煮截面呈现密集蜂窝状微孔;挤压重组米抗性淀粉(RS)含量在17 %以上,高于对照普通大米RS含量的14 %;自制高蛋白重组米中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9.45 mg/g、129 mg/g,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比例分别为62.17 %、40.86 %,均与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接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级别的聚醚酰亚胺(PEI)/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纤维,考察了不同的纺丝工艺参数对PEI/PVP纤维形貌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纤维表面进行观察;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纤维中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检测纤维的热性能。实验表明,以二氯甲烷(DCM)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混合溶剂,体积比为5:1~6:1,聚醚酰亚胺与聚乙烯吡咯烷酮重量比为1∶1~1∶5范围内时,静电纺丝高压为12kV,流速为1mL/h时,使用混纺技术可获得表面光滑、粗细均匀的PEI/PVP复合纳米纤维,纤维直径在400~700nm之间。红外光谱和DSC结果表明,聚合物之间通过氢键作用、静电吸引发生相互作用而复合形成纳米纤维,并且复合纤维良好的保持了PEI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