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4篇 |
免费 | 411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3篇 |
综合类 | 257篇 |
化学工业 | 551篇 |
金属工艺 | 302篇 |
机械仪表 | 382篇 |
建筑科学 | 524篇 |
矿业工程 | 215篇 |
能源动力 | 113篇 |
轻工业 | 272篇 |
水利工程 | 203篇 |
石油天然气 | 359篇 |
武器工业 | 42篇 |
无线电 | 54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9篇 |
冶金工业 | 186篇 |
原子能技术 | 31篇 |
自动化技术 | 5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173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366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55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建立石墨烯粉体中氟离子(F~–)、氯离子(Cl~–)、亚硝酸根离子(NO2~–)、溴离子(Br~–)、硝酸根离子(NO3~–)、硫酸根离子(SO42–)和磷酸根离子(PO43–)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石墨烯样品冷冻研磨后,加入超纯水超声提取,过0.22μm聚醚砜滤膜,以IonPac AS11-HC阴离子色谱柱进行分离,8~40.0 mmol/L KOH淋洗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导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阴离子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0.06 mg/L和0.003~0.198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5%~5.7%(n=6),回收率在94.0%~104.0%之间。 相似文献
23.
2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发展氢能产业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电解水制氢是近、中期清洁氢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我国电解水制氢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为规范产业发展,现阶段亟需建立电解水制氢标准体系。基于我国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结合电解水制氢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从材料与零部件、设备、系统、综合评价4个方面构建电解水制氢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涵盖15个技术领域,39个标准系列以及若干具体标准,详细分析各技术领域标准需求,为开展电解水制氢标准规划和制修订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生物质灰成分测试中的偏差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成分是表征燃料特性时常用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生物质的灰成分分析结果总和常远低于100%,经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在生物质灰成分分析中忽略了氯的含量以及不准确的碱金属化合物表示两种原因造成的。该文确认了生物质低温成灰的重要性,然后参考煤和生物质各自的分析标准对常见的2种煤和3种生物质的灰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生物质灰成分偏差达到20%以上。选取麦草灰做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灰中碱金衍属的氯化物远高于其氧化物。结合XRD分析结果,发现将氯作为灰成分的一项来计量仍有不合理之处。在分析对比灰成分的表达形式后,提出生物质灰成分中需要同时计算碱金属的氯化物和氧化物的结论,并尝试给出了碱金属的氯化物和氧化物的计算方法和分配原则。通过在利用该方法重新计算3种生物质的灰成分后,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30.
设计了InGaAs探测器芯片与多模石英光纤的耦合结构,测试了芯片耦合前后的性能变化,并分析了影响耦合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石英光纤与InGaAs探测器芯片可以较好地耦合。在0.9-1.7um波段,当采用与芯片尺径相当的100um光纤进行无透镜直接耦合时,耦合效率可达30%以上;当采用芯径为500岫的光纤耦合时,耦合效率可达55%以上。多模石英光纤出射端的光强呈高斯分布。随着光纤端面与芯片表面的间距偏差的增加,高斯分布曲线的半宽值增大,光束逐渐发散。芯片与光纤的对准偏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很大,其中对横向偏移量的依赖性最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