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基于紫精衍生物的有机-无机超分子光致变色材料,观察了其可逆的光致变色现象,并通过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与电子顺磁共振光谱深入研究了其光致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22.
在化工部科技局主持下,于3月10日至13日通过了对瓮安磷矿大塘〈b〉层矿段反浮选工艺的技术鉴定。大塘〈b〉层矿为碳酸盐型沉积磷灰岩矿床,地质平均品位为:P_2O_5 21~22%,MgO8.8~9.0%。上海化工研究院根据与化工  相似文献   
23.
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功能特性,近年来,人们广泛研究了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处理改性来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经过适当的改性可以得到符合人们所期望的功能特性,提高其作为功能性成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方面的研究,并着重介绍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对其功能性质的影响,分析了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存在的问题,并对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O/W(水包油)型乳液(蛋白浓度2.0 wt%,大豆油浓度20.0 wt%),在人工胃液的模型中(37℃,p H 1.2,34 m M Na Cl离子强度,95 r/min持续摇动2 h),检测乳液的粒径,Zeta电位和显微结构。通过检测乳液的显微结构和粒径表明,大豆分离蛋白(p H 7.0)能够形成稳定的乳液,但在人工胃液的模型中,乳液液滴会出现絮凝或结合现象。并且,液滴絮凝或结合程度取决于水解时间。乳液的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SPI乳液与人工胃液混合后,乳液的Zeta电位由﹣35.9±0.3 m V变化到﹢16.3±0.9 m V。对未经乳化的SPI溶液和乳化后的乳液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吸附到油水界面的SPI蛋白更容易被胃蛋白酶水解。本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O/W型SPI乳液基于人工胃液模型下降解特性的认识,对设计以SPI乳液为基础的食品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复配制备了一种新型降黏剂,测定了新型降黏剂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界面张力及润湿性,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降黏剂含量、实验温度和矿化度对降黏剂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降黏剂的降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降黏剂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和耐温耐盐性能。降黏剂将稠油从油包水型乳状液转化成水包油型乳状液,生成的水膜提高了稠油的流动性,降黏剂分子通过油水界面扩散进入油相后,苯环与胶质和沥青质分子结构中的芳多环形成π-π作用,改变了稠油分子内部结构中存在的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力,从而达到降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