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5篇
电工技术   48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109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37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153篇
水利工程   35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56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邢晨  程亮  朱彬  陈逸 《金属热处理》2022,47(10):58-64
为研究马氏体TiAl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对Ti-42.1Al-8.3V合金进行1320 ℃油淬,得到马氏体,然后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马氏体在变形温度为1000~1150 ℃、应变速率为0.001~1 s-1下的热变形行为。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TiAl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分析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合双曲正弦方程建立了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马氏体TiAl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符合动态再结晶特征,峰值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计算得到n为2.175,变形激活能Q为595.79 kJ/mol,并构建了马氏体TiAl合金的本构方程;在热变形后,TiAl合金中近等边三角形排布的马氏体转变成α2/γ片层结构。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α2/γ片层逐步被再结晶晶粒替代,最后在变形温度为1100 ℃、应变速率为0.001 s-1条件下全部转化为等轴晶。另外,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和变形温度的升高,晶粒充分长大,逐渐粗化。  相似文献   
16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极端气候频率增加,传统的暴雨强度公式已无法满足淮安市现有雨情和降雨特性。为此,以传统法和直接拟合法推求1980~2016、1990~2016年的暴雨强度公式,并基于设计雨强对其加以对比,分析直接拟合法应用于淮安市的适用性和城市化进程对暴雨强度公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拟合法和传统法得出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设计雨强相差不大,但前者拟合实测雨强的绝对和相对均方差比后者分别降低了11.9%~18.2%、9.7%~12.4%,故直接拟合法可作为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更有效的方法;较1980~2016年约增加了0.05~0.40mm/min,验证了城市化进程使暴雨强度公式结果偏大,能保证排水系统设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通过在CBSB(CaO-BaO-SiO_2-B_2O_3)中添加不同添加剂(无添加剂、TiO_2、ZrO_2、TiO_2和ZrO_2复合),利用熔融-退火法制备CBSB系封接玻璃,分别标记为CBSB0、CBSB1、CBSB2、CBSB3。利用差热分析、XRD分别表征不同添加剂对该体系玻璃析晶温度、析晶衍射强度的影响;利用SEM观察晶体的形貌,同时利用抗折强度来探究玻璃析晶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BSB中,少量(2.8wt.%)添加剂以[TiO_4]和[ZrO_4]四面体的形式存在于玻璃的网络结构,促进了玻璃的析晶温度向高温移动(析晶温度最高者是CBSB3,其析晶温度为868℃)。XRD的结果显示添加剂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BaAl_2Si_2O_8和Ba_2Ca(B_3O_6)_2的形成,且TiO_2的添加抑制效果最明显。结合SEM与抗折强度可以看出,玻璃内析出片状晶体,提升了玻璃的抗折强度,CBSB2在800℃热处理后抗折强度最大,其值为125.26 MPa。  相似文献   
166.
以工业氧化铝为原料,采用低成本埋烧工艺,用传统固相法制备Na–β"-Al_2O_3相相对含量高的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采用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交流阻抗法测试了样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β"-Al_2O_3相的相对含量与配方Na_(1.67(1+x))Li_(0.33)Al_(10.67)O_(17)中的Na含量和合成温度密切相关,陶瓷在x=0.15、烧结温度为1 580℃时,β"-Al_2O_3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97.19%,此时陶瓷的微观结构较致密,300℃的电导率为0.028 S/cm、电导活化能为0.259 eV。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67.
针对港口难以自动识别的问题,在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影像上将深度学习和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船舶-码头-港口递进式识别模型.首先,对构建的码头样本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并用增强后的数据集来训练YOLO v3算法.然后,在大幅遥感影像上利用滑动窗口进行多尺度识别,获取影像底层特征以计算出码头类别和像素坐标.最后,将码头点位转化为地理坐标,使用Getis-Ord Gi*统计方法进行热点分析.并利用经典的密度聚类方法,实现了对港口位置及范围的识别与提取.在实验区中的识别对比结果表明,在1000 m聚合阈值下,所提模型对港池识别的比例达到82.79%.  相似文献   
168.
SEAndroid作为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性.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基于能力依赖图的SEAndroid安全策略分析方法.能力依赖图描述了实际Android系统中用户的能力迁移以及其SEAndroid子系统的访问控制配置.我们首先对SEAndroid的具体实现进行分析,收集安全策略和系统信息,并进行逻辑建模.然后,我们依据SEAndroid的策略判定模式设计逻辑推导规则,并以此利用逻辑编程的方式生成能力依赖图.基于能力依赖图,我们提取出可能的攻击路径和攻击模式.我们对多个AOSP发布的不同Android版本的SEAndroid访问控制系统子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我们发现随着Android版本的提升,其SEAndroid安全策略也进行了更新,新的SEAndroid对系统提供了更强的约束和保护.此外,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被黑客在实际攻击中使用到的攻击模式,从而验证我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9.
UO_2+Zr合金燃料元件为当前轻水核反应堆应用最广泛的核燃料体系。然而,福岛"311"核事故的突发揭露了UO_2+Zr合金燃料体系在事故状态下的重大安全隐患,研发事故容错核燃料计划被提上议程。事故容错燃料是为提高核燃料元件抵抗严重事故能力而开发的新一代燃料系统。对现有核燃料形式进行设计改进,即在UO_2基体中添加一定量高热导第二相,开发热导率增强型UO_2核燃料,此方法对工业体系的改动小,为近期事故容错核燃料的主要研究方向。现阶段,在热导率增强型UO_2核燃料开发历程中,已取得应用性研究进展的候选体系主要为UO_2-SiC、UO_2-BeO、UO_2-金刚石以及UO_2-Mo。其中,在UO_2-SiC和UO_2-金刚石体系中,对SiC以及金刚石与UO_2的界面反应认识还不足,在堆内辐照条件下SiC和金刚石性质的演变对UO_2热物理性能的作用规律尚未明晰。电场辅助快速烧结技术是抑制界面反应、制备UO_2-SiC和UO_2-金刚石的有效途径。在UO_2-BeO体系中,前期大量实验研究和堆内模拟表明BeO与UO_2具有优异的化学相容性以及良好的增强效果,UO_2-BeO被视为具备工业应用前景的燃料体系,然而,铍材料作为战略资源的稀缺性和BeO的剧毒性以及对乏燃料后处理流程的变革是工业化应考量的。在UO_2-Mo体系中,Mo作为金属中最具潜力的添加材料,呈现三维网状分布,展现出优异的热导率增强作用,这种微结构还兼具持留裂变产物的优势;与其他几种添加材料相比,Mo的中子吸收截面较高,添加量应合理调控,相应的基础研究需持续跟进。目前,上述候选燃料体系尚缺乏堆内辐照考核数据。可将高通量制备、机器学习等引入UO_2系核燃料的研制中,以加快热导率增强型UO_2的工业化应用进程。本文归纳了添加第二相的热导率增强型UO_2核燃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制备方法、微观结构、导热性能等进行介绍,分析了热导率增强型UO_2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研发轻水堆用事故容错燃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0.
室温下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透射电镜原位观察技术,在均匀电子束辐照下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非晶化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均匀电子束辐照下MWCNT内、外壁完整的石墨结构开始出现断裂或塌陷,即内层和外层优先开始非晶化,但是内层非晶化的速度明显更快。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非晶化逐渐由内、外表面向中间推进。同时,内壁断裂或塌陷形成的无定形碳开始向管的内部中空部分填充,而外壁非晶化的碳原子部分被融蒸到真空中。最终,无定形碳填满整个管的内部空间,导致MWCNT完全非晶化。另外,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非晶化体积膨胀补偿,MWCNT的外径基本保持不变。利用在碳纳米管纳米曲率效应和能量束诱导非热激活效应基础上新发展的碳原子"融蒸"机制,对上述MWCNT的非晶化过程进行了全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