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2篇 |
免费 | 217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9篇 |
综合类 | 327篇 |
化学工业 | 554篇 |
金属工艺 | 206篇 |
机械仪表 | 338篇 |
建筑科学 | 370篇 |
矿业工程 | 323篇 |
能源动力 | 83篇 |
轻工业 | 633篇 |
水利工程 | 220篇 |
石油天然气 | 294篇 |
武器工业 | 32篇 |
无线电 | 4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4篇 |
冶金工业 | 218篇 |
原子能技术 | 38篇 |
自动化技术 | 3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88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82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210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7篇 |
195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高压反应釜中模拟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辽河稠油在H2氛围下的热裂化反应和油溶性分散型Ni 催化剂存在下的悬浮床加氧裂化反应结果的差别,也对比了两者的气体产物组成、反应生焦及催化剂的SEM形貌和反应牛焦的元素分析结果,以探讨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悬浮床加氧裂化反应与热裂化反应相比,气体产物分布没有差别,轻油收率略有降低,但其生焦量却大幅降低,说明悬浮床加氢裂化反臆主要按自由基热反应机理进行,分散型催化剂的存在只是起到促进加氢反应速率的作用.加氢裂化反应生焦的Ni含量显著增加,其来源应为催化剂,山此可以断定催化剂在反应前期促进加氧反应速率,抑制反应的裂化和生焦,反应后期被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焦炭严密包裹,成为焦炭沉积的场所,因此减少了反应器壁的结焦.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悬浮床加氢裂化助剂对辽河常压渣油沥青质的作用。结果表明,辽河常压渣油沥青质的单元芳香片主要含3~4个芳香环,共轭芳香环的排列形式主要为"线性排列",即渺位缩合。助剂可吸附在沥青质上,其头部磺酸基官能团与沥青质表面的羟基和氨基中的H形成分子间氢键可能是其中的一种作用方式;而尾部的疏水链则能形成稳定层,可将沥青质分子包裹起来,从而能使部分沥青质增溶在正庚烷中。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南海东部勘探进程的推进,中深层地层(珠江组到基底)成为勘探评价的主要目的层,其勘探程度决定了南海东部储量的规模。但是由于海上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影响到中深层地质成像的品质,制约了南海东部下一步勘探进程,提高中深层成像品质是当前南海东部亟需解决的问题。常规共中心点叠加理论是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假设前提,有一定的局限性。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方法对地层倾角不做限定假设,地下反射面可以是任意的角度,相较于共中心点叠加理论而言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在共反射点及其附近第一菲涅尔带内全部反射波的叠加,因此形成超级覆盖次数,能够显著提高信噪比。经过前期理论研究、资料试验及在南海东部深水区的应用,证实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该区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适用于复杂地层地质条件,能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可解释性。相信该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将有助于指导南海东部深水区的勘探、提高勘探成功率及勘探储量规模。 相似文献
994.
995.
反褶积是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有效手段,它一般基于平稳子波假设。由于地层的非完全弹性性质,实际地震记录往往表现出非平稳性,因此直接对地震记录进行反褶积处理很难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提出了基于衰减补偿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稳定的反Q滤波技术对地震记录的衰减能量进行补偿,同时进行相位校正,消除其非平稳性;然后利用Wiener反褶积来压缩地震子波,扩展其频带宽度,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对比了Wiener反褶积、时变Wiener反褶积和基于衰减补偿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稳定的反Q滤波+wiener反褶积)在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衰减补偿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非平稳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6.
997.
基于地震驱动的海上油气田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初期海上油气田钻井少,采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储层地质建模方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海上油气田地震数据较完整,因而有利于探索基于地震驱动的建模方法.通过地震数据体推演储层空间变化规律,再以井为条件求取空间估计参数,进而形成了基于地震驱动的海上油气田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这种以地震数据为主体的建模方法有效利用了地质模式作为建模过程的约束,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地质统计学的以井为核心且在井少时难以建立较为客观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弊端,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储层地质建模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和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999.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中助剂的作用机制Ⅰ.助剂对反应体系胶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釜中对辽河常压渣油(LHAR)在分散型催化剂和助剂存在下的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从助剂对反应体系胶体性质的影响方面探讨了助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助剂的加入能在保址渣油转化率的同时显著降低生焦量,提高反应体系的胶体稳定性;在反应升温过程中,助剂能使反应体系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胶体结构,提高渣油对热扰动的免疫力,从而延长第二液相--沥青质聚集相的出现时间,降低生焦量.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夏比冲击试验,研究了X65级高频焊管、X80和X100级埋弧焊管焊接接头不同缺口位置的断裂韧性,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方法分析了冲击试样断口特征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高钢级管线钢高频焊接焊缝处的断裂韧性最低,其冲击功大小与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而埋弧焊接热影响区断裂韧性在熔合线处最低,其主要原因是此处的组织为粗大的粒状贝氏体,而且强度越高焊接热循环对管线钢的作用越强,在熔合线附近更容易产生粗大组织,使断裂韧性降低。讨论了油气输送管道用钢管标准和技术条件对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试样缺口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