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8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不同浓度Ce3+离子掺杂的20Li2O-5MgO-20Al2O3-55SiO2玻璃闪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技术、密度检测等方法研究了玻璃的微观结构随Ce3+离子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 采用荧光分光技术检测了玻璃的紫外光致激发光谱(PLE)、发射光谱(PE)。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的晶体场作用下, Ce3+离子5d能级被劈裂为5个组分; 随着玻璃基质内Ce3+离子掺杂浓度增大, 玻璃的非晶化程度加深; 5d能级的劈裂宽度随之增大, 由此导致激发带向低能量端展宽、发射光谱明显红移; Ce3+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随Ce3+离子掺杂浓度先升高、后降低, 浓度猝灭过程成为其荧光发射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纳米SiC陶瓷的超高压烧结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SiC为原料,用两面项压机在不同工艺条件下(1 000~1 300℃,4.0~4.5 GPa,15~35 min)实现了40(质量分数,下同)Al2O3烧结助剂添加的SiC陶瓷体的烧结.研究了烧结工艺对SiC陶瓷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仪等对SiC高压烧结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2O3是有效的低温烧结助剂,在超高压工艺下添加4%Al2O3即可实现SiC陶瓷全致密化烧结;烧结体晶粒长大得到抑制,维持在纳米级,晶格常数收缩了约0.45%;烧结体显微硬度和密度随烧结温度、烧结压力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23.
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是指废物的体积和活度减至可以合理达到的最小值。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2年首次提出废物最小化的概念,之后,其内涵、目标进一步发展。本文综合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系列技术文件和报告,讨论了废物最小化管理的有关法律基础,评述了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技术和管理进展。  相似文献   
24.
采用热台显微镜(HSM)和压力-体积-温度(PVT)相结合的方法原位研究了钛在恒定温度及升温过程中的氘致裂纹(DIC)现象。结果表明:在550℃恒温吸氘(D2)过程中,钛片表面只出现很少的裂纹;而在由室温升温至550℃吸氘过程中钛表面出现了由边缘向中心部分扩展的环状裂纹。钛在升温过程中的形貌变化特征与"边缘进攻"模型符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显示,由钛氧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组成的钛表面钝化层在环状裂纹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实验包层(TBM)输出吹洗气前处理系统将安装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卸TBM的通道内(Port Cell),它的功能是将TBM输出的含氚吹洗气进行过滤、除HTO、冷却、调流量等处理,处理后输出到氚提取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艺过程和系统组件,以氚释放危险为判据,对该系统进行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并作出分析表。找出了几种故障模式或薄弱环节,进行了尝试性的风险优先数和故障模式危害度计算,提出了设计改进措施和使用补偿措施;最后确定了需要重点关注的4种需导致释非正常过量释放的潜在故障模式。这些故障分析为降低系统氚过量释放危险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TBM其他附属氚系统的安全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服装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发了服装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必将催化服装教育观念的更新,进而推动服装教学改革与创新。文章分析传统服装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规格,论述服装专业教学亟需树立的新观念,探析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涂钯硅藻土(Pd/K)吸氢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钯铵((NH4)2Pd(NO3)4)热分解法制得了钯含量为44.5%±0.1%(质量分数,下同)的涂钯硅藻土(Pd/K)。分别在293K,303K,313K下测定了不同氢钯比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常温下Pd/K与氢分为初始快反应和后期长时间的慢反应2个阶段。其中,快速反应阶段的吸氢动力学曲线在1min内满足以下关系式:P=P0+(P0–Pe)·exp(Kt),符合解离吸附机理。在α及β相区的吸氢速率常数随氢钯比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而坪台区与两相区转变点附近的速率常数呈减小趋势。当氢钯比为0.0015~0.0175时,活化能由2.82kJ·mol-1上升至10.45kJ·mol-1。  相似文献   
28.
付万发  罗德礼  周元林 《橡胶工业》2008,55(12):755-757
研究离心法、蒸发法和膏化法浓缩工艺对溴化丁基胶乳粒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法、蒸发法和膏化法均可实现澳化丁基胶乳的浓缩,浓缩后胶乳的粒径明显增大;离心浓缩胶乳的平均粒径最小,浓缩所需时间最短;蒸发浓缩胶乳的机械稳定性最好;膏化浓缩胶乳的平均粒径和粘度最大,浓缩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29.
报道和评估了近年来用于氢渗透、同位素分离、催化等方面的钯合金薄膜的制备新工艺,对氢在薄膜中的溶解、扩散、渗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结合工程应用,对钯合金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某些钯合金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尚待开发和研究的钯合金薄膜.  相似文献   
30.
陈艳平  罗德礼 《无机材料学报》2012,27(11):1121-1128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代玻璃闪烁材料开发以来, 玻璃闪烁材料在核物理、高能物理、工业探测(中子能谱测量、中子射线照相术及极端环境下α、β与γ射线的探测等)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难以替代的作用. 中子探测用玻璃闪烁材料的研究集中于镧系离子(Ce3+、Tb3+、Pr3+等)掺杂含6Li、10B等中子吸收截面较大核素的硅酸盐、磷酸盐、铝酸盐上. 本文由中子探测用玻璃闪烁材料的性能特点、发展历程与发光机理出发, 重点关注了含6Li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氟氧玻璃及其它玻璃闪烁材料的制备方法、光学性能、荧光衰减时间及中子探测效率等性能研究, 并对玻璃闪烁材料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应用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