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7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17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36篇 |
石油天然气 | 70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为了研究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型15-5PH不锈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对SLM成型15-5PH不锈钢试件开展动、静态压缩力学试验,获取力学性能参数,拟合其动态本构模型,并与锻造15-5PH不锈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LM和锻造15-5PH不锈钢准静态屈服强度分别为1 418 MPa和1 295 MPa,SLM成型15-5PH不锈钢提高了9.5%,并且加工硬化更显著; SLM成型工艺有助于15-5PH钢抵抗温度软化效应,提高动态屈服强度峰值; SLM技术应用于15-5PH不锈钢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页岩储层极低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复杂的赋存、输运状态导致其特有的L型生产特征曲线,而且页岩气流动机理复杂。对页岩气井衰竭开发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进行了全直径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获取了模拟页岩气井生产过程完整的压力、日产气量等重要的生产数据,解决了页岩气井生产时间短以及作业引起的间断性等问题导致难以获取完整生产数据的问题。开发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实验生产特征与气井相一致;利用模拟实验数据可以准确判断岩心的临界解吸压力(12 MPa)、游离气量(3 820.8 mL)与吸附气量(2 152.2 mL)以及不同时间、地层压力时对应的日产气量中游离气与吸附气比例,废弃压力对应的生产时间和最终采出程度。运用岩心与气井无因次时间的相似性以及试井与相似理论,开展了数值反演计算页岩气井的生产动态曲线,预测气井的开发效果,提出了渗透率与压裂效果(缝网密度)是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其中渗透率是根本,压裂技术是手段。 相似文献
93.
94.
95.
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等温吸附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吸附特征是评价页岩气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以某页岩气藏为例,测量其岩心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并进行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和黏土矿物测定,以分析其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页岩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01%~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0 01~10 mD,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4~6 nm;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黏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以及伊蒙混层。挑选了6块岩心进行等温吸附试验,以确定TOC以及Ro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页岩的气体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其总解析气量与页岩的TOC成正相关,但与孔隙度没有明显的关系;②不同成熟度、不同TOC页岩的吸附特征研究表明,页岩的吸附能力与页岩的TOC和Ro密切相关,随着页岩TOC以及Ro的提高,页岩的吸附能力增加;当页岩的TOC相近时,页岩的Ro越高,吸附能力越强;当页岩的Ro相近时,页岩的TOC越高,页岩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6.
在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中,大多数的水驱波及系数模型没有考虑采用压裂井等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特点.通过单岩心水驱油和岩心组合水驱油实验研究储层的非均质程度对厚度水驱波及系数的影响,应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借鉴Dykstra和俞启泰的模型,最终得到了适合低渗油藏的水驱波及系数计算模型.在数值模拟方案中综合考虑了影响平面水驱规律的非均质程度、井网类型、人工裂缝长度等因素,用24个数值模拟方案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用可视化平板模型水驱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出某低渗透油藏A、B两个区块的水驱波及系数,然后结合平均驱油效率,计算出油藏的水驱采出程度,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7.
页岩气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组成,吸附气体的含量直接影响页岩气藏的地质储量和页岩气井的产量。为了准确得到页岩的吸附气含量,以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实验测量了温度在25~45 ℃,压力在0~8 MPa范围内页岩吸附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发现页岩的吸附气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通过简化局部密度函数(SLD-PR)理论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并且与实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计算页岩等温吸附曲线。利用SLD-PR方法预测了页岩气藏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等温吸附曲线,弥补了高温高压下实验测量页岩等温吸附曲线误差大的不足。同时对比了利用SLD-PR方法和Langmuir方法计算的吸附气量,发现利用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的吸附气含量偏大,利用SLD-PR方法计算得到的页岩吸附气含量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98.
油井固井质量的优劣,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固井水泥浆比重的精确与稳定。如果水泥浆太稀(即比重太低),就会延长水泥的沉淀凝固时间,超出允许的凝固周期,同时也会由于增加收缩量而降低水泥凝固强度。相反地,水泥浆太稠,则会增加它的初始粘度和触变性(thixotropy),因而泥浆返到套 相似文献
99.
建立针对页岩气渗流机理和开发特征的产能模型是实现页岩气产能可靠预测和指导储层高效开发的关键手段。为了解决因页岩气在基质-缝网系统中的多重输运机制和多尺度流动效应导致的数学描述复杂、耦合求解困难等问题,综合考虑页岩气解吸附、扩散、渗流等特征因素,基于系列实验创建的页岩气高压等温吸附模型、广义渗透率模型,并结合基质-裂缝窜流模型,修正和完善了基质-裂缝中页岩气的耦合渗流模型。然后将PKN主裂缝扩展模型嵌入到裂缝-基岩双重介质模型中,建立了基岩-次生裂缝系统-主裂缝的三重介质等效缝网模型。最后通过耦合等效缝网模型和改进渗流模型实现了综合考虑页岩气多重流动机制和多尺度输运的产能预测。产能预测新模型的实例应用显示,对气井生产1 435 d的生产数据进行归整化曲线拟合,其效果理想,说明了新模型应用的可靠性。对该井应用新模型回归出了等效基岩块和缝网参数,同时利用新模型开展该井20 a的产能预测,相较于对比模型,生产前10 a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生产10~20 a的预测值逐渐偏离,新模型EUR(估算的最终可采储量)为1.33亿m3,比对比模型1.27亿m3高...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