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14篇 |
水利工程 | 9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针对传统的故障预警预测方法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组处理(GMDH)模型的故障预测方法对滚动轴承的潜在故障进行预警。该方法利用模型选定准则选择最优的预警模型,发出故障预警信息,并设置停机阈值,可为设备的预知性维护研究提供支持。对滚动轴承加速疲劳寿命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MDH模型对滚动轴承故障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拟合程度高,相对误差仅为3.1%,比传统的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0.51%。这说明基于GMDH模型的故障预测方法为油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3.
34.
为对静电纺聚丙烯纤维进行亲水改性,采用表面活性剂吐温20,通过熔融微螺杆挤出机对等规聚丙烯进行熔融共混亲水改性,并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纤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静态接触角测试对表面活性剂改性聚丙烯纤维的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静电纺聚丙烯纤维进行了热力学性能测试。红外图谱显示表面活性剂吐温20已与聚丙烯共混成功,且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在表面活性剂吐温20添加量达到3%之后,静态水接触角明显降低,添加量达到5%时,接触角瞬间为零,展现出极好的吸湿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吐温20富集在聚丙烯纤维的表面。 相似文献
35.
针对聚丙烯熔融静电纺纤维直径难以细化问题,以熔体流量、聚合物熔体温度、施加电压、喷丝头与接收台的接收距离、电场力等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为0.05 mL ∕h 时可以纺出连续的纤维且纤维直径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当聚合物熔体 ∕ 喷丝头温度超过260 ℃∕280 ℃时,继续升高温度纤维直径不会继续降低;电场力恒定时,随着接收距离增加,纤维直径减小的趋势逐渐变缓,到30 mm 之后,纤维直径基本不变。考虑综合因素,最终选取的工艺参数:熔体流量为0.05mL ∕ h,聚合物熔体 ∕ 喷丝头温度为260 ℃ ∕ 280 ℃,电压为-24.6 kV,距离为30mm,在此条件下纺得纤维的平均直径为6.23μm,标准差为1.42。 相似文献
36.
采用新疆产紫草对兔毛织物进行染色,研究色素提取工艺、兔毛织物染色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媒染剂对兔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 h、m(紫草)∶m(乙醇)=1∶10、乙醇体积分数为95%、提取次数为2次时,有效色素的提取率可以达到93.87%。采用直接染色工艺时,在染料用量为4%(omf)、pH为4、温度为90℃、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K/S值较高(9.2)。分别采用铝盐和铁盐作为媒染剂对兔毛织物进行预媒染、同浴媒染以及后媒染,测试染色织物的K/S值以及各项色牢度,结果表明:铝盐预媒染和铁盐后媒染可以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37.
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为整理剂,次磷酸钠(SHP)、酒石酸钠、磷酸二氢钠为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每一种催化剂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WRA)、撕破强力(TS)和白度的影响,并将酒石酸钠和磷酸二氢钠分别与SHP以不同摩尔分数比进行复配,根据复配效果确定合适的复配配比。通过热重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从理论角度对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单一催化剂整理,次磷酸钠催化效果最好,酒石酸钠接近于次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略差;使用复配催化剂整理时,次磷酸钠与酒石酸钠或磷酸二氢钠复配最适摩尔分数比均为0.3∶0.2。 相似文献
38.
39.
40.
为解决纳米CMOS工艺下单粒子多节点翻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固存储单元(RH-12T)。在Quatro-10T存储单元基础上对电路结构进行改进,使存“0”节点不受高能粒子入射的影响,敏感节点对的数目是晶体管双立互锁(DICE)存储单元的一半。基于敏感节点对分离和SET缩减原理,进行了加固存储单元版图设计。在相同设计方法下,该存储单元的敏感节点间距是DICE存储单元的3倍。抗SEU仿真结果表明,该存储单元具备单节点翻转全加固能力。全物理模型单粒子瞬态仿真结果表明,该存储单元的线性能量转移 (LET)翻转阈值为DICE存储单元的2.8倍,能有效缓解单粒子多节点翻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