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68篇
无线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以籼米和粳米为原料,大米淀粉糊化特性和粒度分布作为评价手段,比较了碱法、中性蛋白酶法、碱性蛋白酶法(pH=8、pH=10)4种制备大米淀粉的工艺。结果表明,碱法制备的大米淀粉蛋白质残存率显著低于酶法,而3种酶法蛋白质去除率一致,但碱法部分破坏了淀粉颗粒的天然结构;经RVA糊化曲线分析,采用碱性蛋白酶法(反应条件pH=10)、中性蛋白酶法得到的籼米淀粉以及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得到的粳米淀粉能较好地保持天然淀粉的糊化特性;通过粒径分布检测,确定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处理粳米能制备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大米淀粉。综合各个评价指标,以粳米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可得到淀粉破坏小、粒径分布均匀、蛋白质残留率低的大米淀粉。  相似文献   
12.
微波对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加热技术,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得出蛋白质与微波的相互作用显著且影响食品品质。然而,微波对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众多学者讨论的焦点。作者围绕微波对蛋白质及其衍生物各级结构的影响以及微波引起的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展开综述,希望为研究微波对蛋白质等食品大分子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每年都要消耗几十万吨克氏原螯虾,但克氏原螯虾的可食用部分占总体很少,大部分克氏原螯虾经工业加工处理或烹饪食用之后,剩余的虾壳都被直接丢弃,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克氏原螯虾虾壳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通过一定的开发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克氏原螯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克氏原螯虾虾壳常被用来提取甲壳素、蛋白或制成动物饲料等,本文对克氏原螯虾虾壳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展开了综述,总结克氏原螯虾虾壳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我国克氏原螯虾壳工业化生产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食品制造业发展情况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以及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它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的常青产业。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中国食品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和饮食好尚。因此,食品制造业不仅是刚性需求较强的行业,也是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米蛋白组分与重金属铅(Pb2+)的结合规律,从动力学、热力学角度对3种水不溶性米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与Pb2+的结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蛋白质与Pb2+的结合均很迅速,30 min即可达到反应平衡;醇溶蛋白对Pb2+的结合能力最强,平衡结合量达20.54 mg/g;米蛋白与Pb2+的结合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80~0.995)要优于Freundlich模型(R2=0.847~0.987),说明两者结合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参数ΔS°> 0、ΔH°> 0、ΔG°< 0,说明3种米蛋白与Pb2+的结合均为自发、熵驱动的吸热反应。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醇溶蛋白与Pb2+结合后,N1s和S2p的特征峰强度显著降低(P<0.05),说明Pb2+主要与醇溶蛋白中的含氮、含硫基团相结合。扫描电镜(SEM)显示醇溶蛋白与Pb2+结合后,颗粒发生聚集,呈致密团块状结构,进一步验证了Pb2+和醇溶蛋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打印条件的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以鱼糜为原料,打印出的产品在形貌、强度、色泽等方面满足要求。本文研究了填充密度、分层高度、打印速度以及喷嘴孔径对鱼糜凝胶3D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通过切片软件改变模型的打印参数,比较打印成型样品的打印精度、凝胶强度、白度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填充密度为60%以上,成型样品具有较高的凝胶强度,内部填充连续,没有明显的断条现象发生;当分层高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导致打印精度降低,0.8mm的分层高度具有较好的打印效果;打印速度越快,耗时越少,成型样品的白度越好,但是过快容易导致样品坍塌;鱼糜浆料从过小的喷嘴孔径中挤出易发生断线,打印不完整。综合表明,当填充密度大于60%,分层高度、打印速度和喷嘴孔径分别为0.8 mm、35 mm/s和1.2 mm时,鱼糜浆料体系的3D打印能够打印出品质较好、精度较高的成型样品。本研究对鱼糜浆料在食品3D打印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将为在食品3D打印领域开发新的食品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鲢鱼背肌中组织蛋白酶L的初步分离和纯化方法,重点研究初步分离过程中酸化处理条件、硫酸铵饱和度和透析袋分子质量对粗酶液中组织蛋白酶L活性的影响,以及纯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离子交换层析柱和离子交换平衡缓冲液pH值对蛋白层析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析最佳硫酸铵饱和度范围55%~90%,酸处理最优条件pH 3.0,40 ℃热处理10 min后pH值回调至6.0,透析袋最佳分子质量7 000 u。采用弱阴离子交换和分子筛两步层析法,选取20 mmol/L、pH 6.0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弱阴离子柱的平衡缓冲液,可得到45 ku电泳纯组织蛋白酶L,其纯化倍数为487,回收率为22 mg/1 000 g。本法可最大限度地去除杂蛋白且操作简便、回收率高,为探究鱼糜凝胶劣化现象的有效抑制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微波在淀粉物料加热过程中的机制,本实验选取典型B型淀粉-马铃薯淀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波加热的升温规律,建立和评价可对照的加热模型,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脉冲序列为手段,通过对微波加热、快速加热和慢速加热等三种加热方式下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衰减曲线进行PCA分析,利用多指数回归拟合计算得到T2,从而分析样品内部水分的变化信息,研究微波加热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内部水状态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加热方式对样品T2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糊化前期及糊化刚开始阶段,微波加热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内水分分布有显著影响,本实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微波的特殊效应在该阶段对马铃薯淀粉内氢键的破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冻藏条件对带鱼鱼肉及其鱼糜凝胶特性影响,将新鲜带鱼分别置于-7、-13、-18和-23℃下冻藏15~120 d,期间测定带鱼鱼肉理化特性(羰基、巯基、Ca2+-ATPase活性、TBARS),随后将鱼肉制成鱼糜凝胶后测定凝胶特性(色泽、凝胶强度、持水力),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鱼肉羰基含量和TBARS值逐渐升高,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下降。冻藏温度越低,鱼肉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越小。除-7℃冻藏60 d后的样品TBARS值大于0.58 mg MDA/kg外,其余样品均未发生腐败。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带鱼鱼糜凝胶色泽逐渐劣变,持水力逐渐降低,冻藏温度越低色泽和持水力的变化越小。带鱼鱼肉在四个温度下冻藏120 d制成的鱼糜凝胶,其凝胶强度分别下降了72.33%、54.13%、39.17%和29.31%。通过SEM观察发现更低的冻藏温度能够使鱼糜凝胶保持良好的三维网状结构,抑制带鱼凝胶的劣变。综上,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带鱼鱼肉及其鱼糜凝胶特性逐渐劣变,随着冻藏温度由-7℃降低到-23℃,劣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山东煎饼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主食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发酵酸面团山东煎饼对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缓解作用。方法: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后,设立空白组(NC)、模型组(MC)、阳性组(PC)、未发酵煎饼组(NFP)和发酵煎饼组(FP)。连续干预6周,在此期间每周测定小鼠空腹体重和空腹血糖值。在试验末期,检测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血脂、胰腺组织病理状况、短链脂肪酸和肠道菌群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25.44 mmol/L ± 1.42 mmol/L,13.99 ± 1.72)和未发酵煎饼组(23.84 mmol/L ± 1.84 mmol/L,12.47 ± 1.15)小鼠相比,发酵山东煎饼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水平(16.63 mmol/L ± 1.79 mmol/L)和胰岛素抵抗(7.47 ± 0.74),改善血脂异常,缓解胰腺损伤。此外,发酵山东煎饼的摄入促进了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调节了肠道菌群,这可能与酸面团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发酵产物有关。结论:植物乳杆菌发酵酸面团山东煎饼可作为抗2型糖尿病的功能性主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