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59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麸质作为一类主要的过敏原成分,过敏被视为一种严重的公共营养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美国、欧盟、日本、阿根廷等国家(地区)先后出台了相关法规标准,而我国在食品过敏原成分标识管理方面还存在空白。本文通过对国外食品中麸质过敏原相关标准的研究,提出制定以麸质过敏原成分为代表的食品过敏原成分标识标准等建议,为我国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范蓓  杨艳 《山西建筑》2010,36(25):22-23
指出传统符号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景观多向性发展的一部分,从抽象传统符号与具象传统符号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使当前与历史能够得以更好的重合,唤起城市文明的记忆。  相似文献   
23.
为防止青稞氧化哈败,本研究采用微波、炒制及过热蒸汽三种常用的处理方式对黑青稞进行灭酶,考察达到相同的灭酶效果时,不同灭酶方式对黑青稞的微观结构、营养成分、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后的黑青稞籽粒在表观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膨化与褐变,175 ℃下炒制20 min的颜色变化及等效半径最大,微波及过热蒸汽使籽粒膨化程度相似;灭酶处理后青稞在微观上出现出明显的缝隙,甚至孔隙。在微波和过热蒸汽处理组样品的维管束处出现较大的孔洞。青稞在灭酶处理后总酚(降低14.71%~20.52%)和总黄酮(降低11.39%~45.15%)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经150 ℃炒制处理20 min的青稞样品的黄酮和酚类含量最低,而微波处理对总酚含量影响比其他两种处理更低,过热蒸汽处理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最小。除微波处理外,其他灭酶方式均使青稞的抗氧化能力上升,但不同灭酶处理后青稞抗氧化能力变化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在灭酶率50%及60%的处理条件下,抗氧化能力排序均为过热蒸汽处理>炒制处理>微波处理。三种灭酶热处理在灭酶的同时均可有效提高青稞的营养品质,但综合评估,过热蒸汽处理是三种处理中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4.
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全谷物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物质。以海南昆仑17号青稞籽粒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蒸制、煮制、炒制、微波、烤制、空气炸锅等六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籽粒进行热加工处理,分析加工前后青稞中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青稞多酚和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与未加工相比,其他加工方式所得青稞游离多酚和游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炒制外),结合多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均升高。与未加工相比,蒸制和煮制的方式对青稞游离多酚含量的损失高达43.77%和67.85%,炒制使青稞结合黄酮含量增加38.10%。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青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清除和抑制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六种加工方式中,炒制处理青稞游离和结合多酚提取物(5 mg/m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70.01%、54.52%,且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也最高,分别为84.84%、75.70%。因此,炒制处理可较好地保留热加工前全谷物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25.
纳他霉素(Natamycin).也称游链霉素或匹马菌素,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能够专性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阻止丝状真菌中黄曲霉毒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
试验以海花1号为试材,对马铃薯不同部位发芽过程中SOD、CAT、PPO、POD活性、POD同工酶谱和抗坏血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发芽过程中,SOD活性,芽体中最高,其次为芽周,薯肉中最低.芽体和芽周PPO活性,随萌芽进程而逐渐升高;薯肉中PPO活性小芽期降低,到大芽期又迅速升高;小芽期,芽体PPO活性最高,芽周和芽体中依次降低;大芽期,薯肉中PPO活性最高,而芽周和芽体中相对较低.薯肉和芽周POD活性均较低,而芽体POD活性较高.所有POD同工酶谱带均集中在阴极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部位都有A带和B带;薯肉和芽周中只有A带和B带,且谱带轻淡;芽体中的A带和B带浓密,且随着萌芽进程发展,又新增C带、D带、E带、F带和G带五条分子量较小的同工酶谱带.CAT活性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变化不大.抗坏血酸含量在萌芽过程中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提升茄皮的附加值,本研究以茄皮为原料,探究茄皮酚(eggplant Peel polyphenol,EPP)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体内降血糖功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EPP,以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EPP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测定EPP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和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评价其体外和体内降血糖功效。结果:在超声功率540 W、料液比为1:50 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50 min的条件下效果最优,EPP得率为43.21%;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随着EPP浓度的增加而提升,1 mg/mL EPP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45.46%;EPP可明显提升糖尿病小鼠的体重,改善空腹血糖值,提升糖耐量,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结论:本研究确定了EPP具有降血糖功效,为茄皮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对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组,黄精多糖低、中、高(100、200、400 mg/kg)组。预防给药14 d后,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开始为期14 d的睡眠干扰。造模结束后依次进行旷场实验、物体认知实验、避暗实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检测,并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IL-1β、IL-6)水平;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Ach)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小鼠运动能力处于同一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多糖(100、200、400 mg·kg-1)给药后可以显著改善模型组小鼠在物体认知实验中相对辨别指数(DI)(P<0.05),延长避暗实验中入暗潜伏期(P<0.05)、减少错误次数(P<0.05),缩短水迷宫定位航行阶段的寻台潜伏期(P<0.05);黄精多糖给药组血清和海马中IL-6、IL...  相似文献   
29.
嘌呤化合物是大豆中重要的天然毒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揭示嘌呤化合物在不同大豆中的含量水平,本文建立检测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我国58种主栽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0.2~10 m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检出限为0.0412~0.1001 mg/L,精密度RSD小于0.6000%,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RSD值依次为1.1103%,1.0728%,1.3762%,0.9457%,4种嘌呤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92.5902%~-100.1373%之间。试验确定了理想的提取溶剂(等体积三氟乙酸、甲酸溶液)及水解时间(30 min)。不同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为高蛋白品种>常规品种>高油、蛋脂双高品种,无腥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差异较大(2 013.06~2 824.54 mg/kg)。  相似文献   
30.
芒果采后冷害发生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杨  范蓓  申琳  生吉萍 《食品科学》2014,35(7):292-297
本文总结了芒果采后冷害发生的特征、条件以及生理生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芒果采后抗冷机理及冷害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芒果采后冷害发生率先从果皮开始,伴随着细胞膜透性上升、活性氧代谢能力下降、乙烯合成受损以及能量代谢失调等一系列生理变化。芒果采后冷害的控制技术主要分为冷激、热激和间歇升温等物理方法和采用多胺、有机酸、小分子信号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处理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