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58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研究了冷却鸡肉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10003)和空肠弯曲杆菌(33560、CY04)的D10值及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在贮藏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经^60coγ射线辐照后冷却鸡肉中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10003)、空肠弯曲杆菌(33560、CY04)的D10值分别为1.434kGy、0.408kGy、0.175kGy、0.2kGy。真空包装的冷却鸡肉在0~4℃贮藏条件下,3kGy剂量辐照贮藏21d、5kGy剂量辐照贮藏28d后菌落总数为5.661g(CFU/g)、4.901g(CFU/g),符合禽肉产品的卫生要求。因此,辐照杀菌贮藏冷却鸡肉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2.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原理以及建立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系统归纳,对不同辐照食品检测方法和国内外标准制定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目前还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辐照食品检测的方法,现有的方法各有优劣.同时并指明我国辐照食品检测技术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问题既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也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则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4.
食品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存在于食品或食品原料中对人体有毒的或者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物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可引起人体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近年来由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引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危害及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未来工作进行展望。尽管我国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仍然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但是随着我国检测水平、加工技术及监管力度的迅速提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将得到有效控制,极大地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5.
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市售大虾,辐照剂量分别设定为1、3、5和7kGy,用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法净化索氏法提取的脂肪,通过GC-MS检测试样液中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辐照组中C17:1和C16:1两种物质是辐照后新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回收率分别为78.2%和88.06%,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两种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6.
溶茵酶对杀菌、抗菌,提高免疫力,防止衰老都具有显著的效果.以鸡蛋蛋清作原料,加NaCl盐析并调pH值至9.5~10.0,使溶菌酶在低温下静置析出.通过对不同条件下酶的活力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溶菌酶在NaCl浓度为4%,pH值为10.5时产量最大;溶菌酶的活性在温度为60℃,pH值为5.8时活性最高,可达到2 541u/mg.  相似文献   
57.
三七作为我国著名的中草药之一,拥有广泛的使用历史,是典型的药食两用品种。多项研究证实,三七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炎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主要以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三七素、氨基酸及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为代表,在生物医药、食品及保健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随着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三七的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三七中活性成分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结构与其功能特性密不可分。另有研究表明,三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其内在活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因此,本文对三七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综述,以明确三七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之间的异同对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三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8.
当归经过不同的加工会对其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就近20年来不同加工方式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归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最后对当归的功能性食品及产品的开发进行展望。该文对当归药食价值的深入挖掘、品质提升、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王菲  生吉萍  范蓓  于萌萌  申琳 《食品科学》2008,29(5):453-456
以番茄果实为试材,研究冷激对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的影响以及H 2O2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冷激提高了番茄果实的抗病指数,诱导了冷藏初期番茄果实中H 2O2含量的升高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的提高,并且诱导了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 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增加.外源H2O2处理可以促进冷激诱导的果实内H2O2含量的升高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提高,并且促进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而外源抑制H 2O2会使诱导作用大大减弱.由此得出结论,冷激可以诱导采后番茄果实的抗病性,提高抗病相关酶活,H 2O2参与了冷激介导的抗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60.
范蓓 《四川建筑》2010,30(1):29-30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保护案例进行研究,力图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或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期为从事旧工业建筑保护的建筑师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