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18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57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超声波辅助提取芸豆种皮水溶性多糖的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芸豆种皮水溶性多糖的优化工艺进行研究。在将芸豆种皮进行乙醇回流处理后,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定pH、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提取时间为实验因素,以芸豆皮水溶性多糖得率为目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芸豆皮水溶性多糖的优化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4.63、液料比为20∶1(mL∶g)、超声波功率为238W、超声提取时间为59min时,芸豆种皮水溶性多糖的理论得率为10.38%,验证值为10.43%。  相似文献   
102.
甘薯是一种极具营养和保健价值、加工利用途径十分广泛的农作物之一。本文对我国甘薯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现存产业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103.
以淀粉为原料的制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4.
对原料乳进行酶水解处理,制备富含活性多肽的酸奶,并且初步探讨了水解对其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胰蛋白酶水解后,在水解度为6%,明胶添加量为0.3%(质量分数)时,CPP含量为0.044%,酪蛋白糖肽质量浓度为1.1g/L,酸奶黏度152.8×104Pa·s,持水力69%(质量分数),酸度为69.6°T。  相似文献   
105.
磁性交联高链玉米淀粉颗粒形貌和磁性粒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链淀粉含量50%和70%的交联高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氧化磁化工艺引入磁性粒子,对所制得磁性淀粉的颗粒形貌、表面结构及磁性粒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链淀粉含量的交联高链玉米淀粉在氧化磁化后,淀粉颗粒形状基本不变,但表面结构被氧化,产生凹凸不平的窝穴;链淀粉含量越高,被氧化程度也越高;氧化磁化工艺引入的磁性粒子达到纳米级;含50%和70%链淀粉的磁性淀粉,其生成的磁性粒子大小分别为11.16 ̄17.86nm和11.16 ̄31.26nm,磁性粒子均匀分布在淀粉颗粒表面和氧化产生的窝穴中。  相似文献   
106.
胡飞  温其标 《福建糖业》1997,18(1):20-22,2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淀粉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本文侧重于洗涤剂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浓度、温度和pH值对高取代度羟丙基木薯淀粉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取代度羟丙基木薯淀粉溶液在浓度为5% ̄30%,温度为20 ̄40℃,pH为3 ̄11的范围内,均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符合幂定律τ=Kγ^m。浓度和温度因素对高取代度羟丙基本薯淀粉的表观粘度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粘度越大,温度越低,粘度越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η=AC^B和η=DT^E表示。pH值对高取代度羟丙基木薯淀粉的流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11S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主要检测了不同浓度和pH值条件下表面压力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大豆11S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随初始体相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快,受pH值的影响尤其明显。当pH=3.0时,1S1球蛋白快速吸附到空气-水界面上;而当pH=5.0时,吸附明显下降。在吸附的初始阶段,扩散控制吸附动力学;而当表面压力较高时,蛋白质分子在界面上的展开和重排控制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9.
110.
气质联用对不同提取法的八角茴香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水蒸汽蒸馏、有机溶剂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油,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油气相图谱和化学成分。三种方法萃取的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相似,但水蒸汽蒸馏明显比后两种方法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少,有机溶剂和超临界CO2萃取的八角茴香萃取物更具天然性,黑褐色略带粘稠,经分析其中化学成分更多,尤其是有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且风味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