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从如皋火腿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YD25为研究对象,采用气质联用法研究不同肥瘦比、糖添加量及后熟时间条件下的发酵香肠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模仿葡萄球菌YD25对发酵香肠中挥发性化合物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肥瘦比1:9(m/m)、糖添加量1%、后熟时间14d时,发酵香肠中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别为61、69、74种,而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比例因不同工艺条件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对熟制克氏原螯虾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克氏原螯虾分别进行熟制后杀菌(100 ℃、5 min后121 ℃、5 min,0.18 MPa)和同时熟化杀菌(110 ℃、10 min,0.13 MPa)处理,以熟制后无杀菌(100 ℃、5 min)样品为对照组。随后将三组样品分别置于4 ℃冰箱中冷藏,期间测定各组样品的pH、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离心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特性、菌落总数等指标变化,并结合微观结构观察,来评价不同加工方式处理后熟制克氏原螯虾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得出,先熟制后杀菌的加工方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发生严重断裂,硬度和弹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熟制杀菌同时完成的加工方式下虾肉硬度和弹性值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其中,熟制无杀菌工艺下的克氏原螯虾冷藏货架期为7 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熟制杀菌一步到位加工方式能使熟制克氏原螯虾保持较好品质,使其冷藏货架期延长28 d。  相似文献   
33.
芦笋中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参数及组分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SFE-CO2(超临界CO2)萃取芦笋中的活性物质,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等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1h。并对提取物进行了HPLC、MS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物中以类黄酮物质(芦丁)为主。  相似文献   
34.
为了提高豆豉发酵品质,采用紫外和亚硝基胍方法对产蛋白酶菌株的米曲霉进行诱变处理,以最佳诱变条件筛选得到突变菌株,使其蛋白酶活力提高38.01%,且菌株能够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培养温度、湿度和时间对该菌株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42.8℃、湿度84.5%、时间66.6 h,此条件下产酶模型预测值为518.63 U/g,验证实验中产酶活力值为507.87 U/g,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达到设计要求,显示诱变所得米曲霉突变株发酵产蛋白酶能力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快速简便的黑茶降血脂质量评价方法,对16个茶样进行成分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黑茶降血脂质量的评价模型。通过油酸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高脂细胞模型,在细胞存活率实验(MTT法)的基础上,以细胞内脂质含量为指标验证黑茶的降血脂功效。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验证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6.
作者就曲霉型豆豉在其后发酵阶段中微生物总数与酶活性、还原糖与脂肪及挥发性风味物含量、总酸与氨基酸氮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微生物总数下降,蛋白酶活性下降,纤维素酶活力下降,还原糖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氨基酸氮含量上升,挥发性风味物中脂类、酸类、吡嗪类物质增多,而烃类、酮类物质发生降低。表明微生物直接作用于豆豉的发酵过程,改变其内在组成、品质风味。  相似文献   
37.
中式香肠加工及贮藏中脂肪氧化对其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式香肠加工贮藏过程中包装、温度、光照以及抗氧化剂的不同处理,建立中式香肠的氧化模型,并对脂肪氧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酸价(AV)、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氨酸反应物(TBARS)为氧化指标,经过不同方式处理的3组中式香肠氧化程度不同;贮藏过程中脂肪中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显著,且与氧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8.
基于均匀设计和模糊数学的香菇菌汤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香菇菌汤辅料的配方,拟用均匀试验设计原理,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系统的感官评价方法,确定最优的香菇菌汤配方。通过试验确定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分析显著,得出最优配方为:每40g香菇中加入0.01g柠檬酸、2.4g生姜、2.4g枸杞、1.2g谷氨酸钠+I+G、0.05g陈皮、1.2g茴香。  相似文献   
39.
葛庆丰  宋明军  顾林 《食品科学》2010,31(15):121-125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方法测定姜油树脂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姜油树脂中姜辣素与DPPH 自由基的物质的量比达到2.0 时,5min 后就检测不出DPPH 自由基;姜辣素与DPPH 自由基物质的量比为0.25 时,可以清除50% 的DPPH 自由基。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蛋白酶酶解制备猪肠粘膜蛋白粉工艺,以天然猪肠衣加工副产物肠粘膜为原料,以酶解产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筛选适宜用于酶解猪小肠粘膜的蛋白酶并对其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酶解猪肠粘膜制备蛋白粉可溶性蛋白含量达7.37%±0.06%,显著高于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制备得到的肠粘膜蛋白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6.5 h,酶添加量5400 U/g蛋白,液固比4 mL/g,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81%±0.04%,这表明酶法制备肠粘膜蛋白粉工艺合理可行,为动物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