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3篇
  免费   1590篇
  国内免费   922篇
电工技术   1777篇
综合类   1937篇
化学工业   3121篇
金属工艺   1234篇
机械仪表   1519篇
建筑科学   2397篇
矿业工程   1249篇
能源动力   521篇
轻工业   2376篇
水利工程   960篇
石油天然气   1075篇
武器工业   280篇
无线电   25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69篇
冶金工业   1367篇
原子能技术   419篇
自动化技术   2083篇
  2024年   339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649篇
  2021年   663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596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1291篇
  2013年   847篇
  2012年   957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954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1062篇
  2006年   930篇
  2005年   1004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897篇
  2002年   718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731篇
  1998年   728篇
  1997年   699篇
  1996年   672篇
  1995年   613篇
  1994年   565篇
  1993年   497篇
  1992年   487篇
  1991年   487篇
  1990年   463篇
  1989年   342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34篇
  1983年   96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111篇
  1980年   95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22篇
  1964年   18篇
  1958年   16篇
  1956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在土木基础工程研究和监测中常常使用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应变,计算其应力。但应变片受到土压力等正压力的作用对应变的准确测量将产生影响。采用试验方法研究正压力对应变片应变测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待测应变较小时,正压力对应变测量值产生的影响较大,在10%左右;当待测应变较大时,正压力对应变测量值产生的影响在5%左右。  相似文献   
993.
对称双斜桩基础是斜桩基础用于建(构)筑物的基本基础形式。通过对桩身竖向倾角分别为0°、5°、10°、15°和20°的对称双斜桩基础模型试验,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对称双斜桩基础的承载特点。研究发现,对称双斜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随着桩身倾角的增加,当桩身对竖向的倾角在5°-10°时,其竖向承载力比直桩基础大,当桩身对竖向的倾角超过10°时,其竖向承载力随桩身倾角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小于直桩基础的承载力;根据该模型试验,对称双斜桩基础当桩身对竖向的倾角在5°-10°内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994.
金嘉陵 《上海金属》2000,22(5):39-44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用加载样品台的手段,并结合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应力诱发相变,简单介绍了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95.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起新龙华站,北至上海火车站,全长14.57km,设12座车站。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4座车站的地下连续墙在施工结束后单层作为永久性结构,不设内衬墙。地下车站均设站台层和站厅层。黄陂南路、陕西南路与常熟路3座车站采用“逆作法”施工。 地铁一号线采用无缝线路轨道,运用了目前较先进的焊接技术,用固定式接触焊接,把每根长25m的60kg/m钢轨焊接成每根长250m钢轨。送入隧道焊接成无缝长轨。首次突破了建国以来我国长轨列车运行史上33‰的大坡道制动防爬技术难关。 地铁一号线已于1995年4月10日投入运营。 1 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地铁人民广场站顶板及地下连续墙的堵漏、抗渗试验:对地铁车站建成初期,由于温差、车站纵向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的顶板及地下墙裂缝渗水进行了多项研究、试验,采取堵漏、弹性防水条嵌缝、刚性支座等多种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区间隧道防水技术研究:对隧道穿越具有一定侵蚀作用的地下介质层如何满足长期抗渗要求、保护隧道结构的长期安全使用进行了研究试验,在一号线工程中取得满意效果。 上海地区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专家系统:以研究隧道中心线以上地面纵向隆沉曲线特征为重点,提出了为实践验证的新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上海软土地基30年来盾构法施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分析、预测盾构施工所致的地面变形理论和优化施工参数方面,丰富、发展了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盾构施工的理论。 地铁车站逆作法施工技术与环境保护监测和工程结构综合研究项目:针对上海软土地层特点和繁华街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开发了地下连续墙围护、顶板和中楼板逆作深基坑暗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与顺作法相比,具有时间短,对道路交通影响小,基坑稳定,有效保护环境等优点,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地连墙施工、支承桩柱、顶板和中楼板逆筑、增挖支撑作业、暗挖土方流水作业等完善的施工技术系统。 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水技术试验研究:结合地铁漕宝路矩形暗埋区间隧道、人民广场车站等工程,对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的原因及防水接缝的构造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被评为199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盾构同步注浆材料和压送工艺研 究:利用天然粘土提高惰性浆体强度和 稠度,解决了现用惰性浆液易液化的问 题,其研究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被 评为199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主要获奖单位 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工(集团)总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上海华海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996.
用于制备全密度聚乙烯的茂钛催化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全密度聚乙烯的茂钛催化剂,其组分包括单茂钛化合物和含有烷基铝的烷基铝氧烷。该催化剂可为均相催化剂,也可将其组分负载于载体化合物上做成载体化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催化单一乙烯均聚合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制备密度范围在0.88-0.95g/cm3的全密度聚乙烯。产物分子量和支链分布均匀,支化密、分子量、熔点和密度可在较宽范围内调节。/CN126561A,1999-08-25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形态控制 一种丙烯聚合物材料作为主链有乙烯单体接枝聚合到上面…  相似文献   
997.
在无线充电过程中,电池阻值的变化会引起输出功率的波动,从而减短电池寿命,影响充电安全。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变负载系统,通常是在接收端加入控制电路使输出功率稳定,但这增加了用电设备的体积。因此,文中提出了基于反射阻抗原理的2种恒功率控制策略:Sepic电路恒功率输出控制策略和移相控制恒功率输出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负载电阻对输出功率的影响;然后分别推导了Sepic电路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移相控制中驱动信号的移相角与输出功率的关系,给出了恒功率控制策略的原理;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及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2种控制策略均能有效实现恒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998.
以椰油酰甘氨酸钠和月桂酰谷氨酸钠2种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复配其他温和表面活性剂,选用2种增稠剂异硬脂酰胺MIPA/月桂酸甘油酯(SPA-80)和鲸蜡硬脂醇聚醚-60肉豆蔻基甘醇(GT 282S)对体系进行增稠,考察2种增稠剂在不同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增稠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体系pH以获得最佳黏度、泡沫量、透明度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椰油酰甘氨酸钠体系中,SPA-80和GT 282S各添加1.5%,调节pH 6.8时黏度最高,且具有最优的泡沫量、低温透明度和稳定性;月桂酰谷氨酸钠体系中,SPA-80和GT 282S添加量分别为2.7%和1.6%,调节pH 5.8时黏度最高,且具有最优的泡沫量、低温透明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基于CY4102BG四冲程自然吸气柴油机,利用GT-POWER一维仿真计算软件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研究高原和水下工作环境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高,柴油机有效功率有所下降,NOx排放上升,排气温度增加;随着水下排气背压的增高,柴油机有效功率下降,NOx排放显著上升。针对柴油机在非标况环境下NOx排放性能的恶化,通过调节喷油参数来优化柴油机综合性能。经优化,在不同工作环境下柴油机NOx排放降低7.3%~21.4%,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电缆故障类型。缓冲层烧蚀通常在受到挤压以及吸收水分的情况下发生,因此研究压强和吸水对于缓冲层烧蚀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干燥和吸水的阻水缓冲带(简称缓冲带)在不同压强下开展模拟实验,以获得缓冲带电流密度、电压以及交流体积电阻率在烧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缓冲带试样的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烧蚀过程中,干燥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随时间逐渐升高,并出现短暂的电流激增和电压骤降的现象;吸水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会出现随时间逐渐降低的过程,并且吸水后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相比干燥时有所下降;当压强从1.09 kPa增加至5.45 kPa时,干燥与吸水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均逐渐降低。结合缓冲带烧蚀模拟实验结果以及微观形貌特征可得出压强和吸水对缓冲带动态导电特性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