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39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12篇 |
建筑科学 | 26篇 |
矿业工程 | 25篇 |
轻工业 | 12篇 |
水利工程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射频信号光传输,英文名ROF(radio-over-fiber),即把射频电信号通过直接强度调制为光信号进行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容量大,失真度小等优点,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遥感遥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22.
明年举行的第十六届上海国际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有八“亮点”:
1.本届上海国际印包展的主题是“为您谋求印刷包装事业新伙伴”,展示印刷发展的趋势和最新工艺成果,力求让每一位与会者都有所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3.
224.
袁强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9):60-60
日前.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6000m^2.年产350万m^2的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生产企业——富阳新时代建材有限公司投入批量生产,首批2个集装箱的新型板材出口澳大利亚,富阳市新型墙材实现了出口创汇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225.
为探究硅橡胶的贮存稳定性,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碳酸钙为原材料,制备了脱醇型RTV-1硅橡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钛催化剂种类、交联剂种类与用量、偶联剂种类与用量对硅橡胶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温度升高及时间的延长,硅橡胶贮存稳定性变差,当热老化条件为70℃×72 h或热老化温度为90℃时,硅橡胶经热处理后已无法使用。以4份乙酰乙酸乙酯钛配合物作催化剂,5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交联剂,1份KH 550作偶联剂时,在70℃×24 h条件下老化后的硅橡胶贮存稳定性良好,与铝材、玻璃、PC基材的粘接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226.
227.
228.
为科学留设区段煤柱,基于光纤传感监测技术,从煤柱内部应力应变角度研究煤柱的合理尺寸及其稳定性。制作平面物理相似材料模型,通过3个工作面开挖形成2个区段煤柱,在煤柱内分别埋设5个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及分布式传感光纤,同时,在模型底板铺设60个压力传感器,监测煤柱内部应力应变变化。试验表明,煤柱内部垂直应变随工作面推进而增大,水平应变随工作面推进呈“马鞍形”分布;煤柱的破裂区宽度约为3~5 m,塑性区宽度约为5~8 m,弹性区宽度约为22~27 m;1#区段煤柱和2#区段煤柱一侧开采时,对应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1.54和2.04;两侧均为采空区时,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1.99和2.18。光纤光栅监测结果揭示了煤柱内部应力应变规律,为煤柱稳定性实时监测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229.
为了深入探究采场上覆巨厚复合关键层的移动变形规律,以义马矿区的地质条件为背景,利用计算机软件(KSPB)判别覆岩关键层位置;根据高位关键层与工作面推进长度的空间位置关系,结合符拉索夫厚板理论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与计算;搭建三维立体模型(3.6 m×2.0 m×2.0 m)进行物理模拟试验,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监测覆岩动态变形过程,多点位移计测试岩层内部位移,并将3种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关键层破断距理论计算值与物理模型试验测量值基本一致,传感光纤频移峰值在数值、位置、形状上的变化可反映覆岩关键层弯曲变形、破断、回转的动态演化过程;当工作面1推进至960 m时,40 m厚亚关键层一细砂岩(煤层上方112 m位置)中的传感光纤V_(11)出现了4次频移峰值,分别为438.98,313.85,304.27和288.97 MHz,发生了4次破断,初次破断距为368 m,周期破断距为186 m,处于垮落带;160 m厚亚关键层二下组巨厚砾岩(煤层上方225 m位置)中的传感光纤V_(12)出现了1次频移峰值,为165.94 MHz,仅发生1次破断,初次破断距为736 m,但结构未失稳,处于裂隙带;250 m厚主关键层上组巨厚砾岩(煤层上方386 m位置)中的传感光纤V_(13)最大频移峰值为38.61 MHz,远远小于光纤V_(11)和V_(12)的频移峰值,仅发生微小弯曲变形,处于弯曲下沉带。工作面2覆岩变形规律与工作面1趋势基本一致,但关键层在工作面1的破断距离比工作面2大。随开采范围增大,巨厚复合关键层自下而上逐步发生破断,会出现同步和非同步破断现象,增大了采场围岩失稳的不确定及控制难度,易诱发矿井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