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为了区分不同制备方法对纳米TiO_2/硅藻土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本文以酸浸硅藻土为载体,分别采用水解法、共沉淀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FT-IR、SEM、BET等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晶粒大小、表面性质、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孔径结构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光催化材料在3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60 min降解率均达到了80%以上,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光催化效果最好,达到了93.8%,这是由于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TiO_2在硅藻土表面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2.
A 50 MHz 1.8/0.9 V dual-mode buck DC-DC convert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 dual-mode control for high-frequency DC-DC converter is presented to enhanc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light-load in this paper. A novel zero-crossing detector is proposed to shut down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transistor NMOS when the inductor crosses zero, which can decrease the power loss caused by reverse current and the trip point is adjusted by regulating IBIAS (BIAS current). A new logic control for pulse-skipping modulation loop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has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power loss. The proposed converter is realized in SMIC 0.18 μm 1-poly 6-metal mixed signal CMOS process. With switching loss, conduction loss and reverse current related loss optimized, an efficiency of 57% is maintained at 10 mA, and a peak efficiency of 71% is measured at nominal operating conditions with a voltage conversion of 1.8 to 0.9 V.  相似文献   
13.
当前通信网络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缺乏关联故障对业务的影响,存在告警重点不突出、不能及时跟进故障处理进度、拓展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RESTful架构开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优化监控流程,建立知识库使告警与业务相关联、告警与维护人员相关联,实现告警过滤、多参数统计、拖拉拽方式灵活配置通报内容、自动化通报等功能,对故障处理进行闭环管理。系统有较强拓展性,其中告警模块、业务关联模块及通报模块等核心模块可根据不同监控场景自主灵活配置,可应用于通信网络、广播、电力等行业。  相似文献   
14.
使用浓香型大曲复合多菌种,结合盐渍-醋蒸工艺对藤茶进行发酵,改善藤茶青气重、口味苦涩及回甘不明显的弊端。利用客观权重赋权法和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探究藤茶发酵过程中环境湿度、发酵温度、大曲接种量、初始糖度、烘焙温度对发酵藤茶品质的影响,同时完善了响应面前期数据处理的系列过程。得出了大曲发酵藤茶的工艺参数,在该条件下各参考指标为:还原糖含量110.875 mg/g,感官评价90.50分,pH值6.32,总酚含量27.68 mg/g,氨基酸含量21.092 5 mg/g,黄酮含量435.303 mg/g。为适应一定程度的工业化生产,将试验所确定的工艺参数调整为发酵湿度50%,初始糖度5.2%,发酵温度39.6℃,大曲接种量3.2%,烘焙温度80℃,研究结果为发酵藤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5种外观易混淆香辛料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分析孜然、小茴香、莳萝籽、百里香和千里香5种外观易混淆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 并通过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5种香辛料样品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成分, 且不同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枯茗醛、β-蒎烯等为孜然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赋予其辛辣草药香、孜然香特征香气; 香芹酮、柠檬烯等为莳萝籽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赋予其辛香甘甜、温和而不刺激的特征香气; β-石竹烯、香茅醇等为千里香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能够增强其特征香气的通透性; 草蒿脑、罗勒烯、1,8-桉叶素、γ-松油烯、α-蒎烯、水芹烯、月桂烯等烯类, 二丁基硫醚及乙酸芳香酯等酯类为小茴香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共同赋予其强烈而偏甜润的特征香气; 百里香酚、2-茨醇、正丁醇、芳樟醇、糠醛和2-乙酰基呋喃等为百里香中特征香气, 共同赋予其清甜的药草香气。结论 根据挥发性成分差异, 可将5种外观易混淆香辛料进行有效区分。该研究为GC-IMS技术应用于香辛料的快速鉴别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