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8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8篇 |
综合类 | 130篇 |
化学工业 | 144篇 |
金属工艺 | 66篇 |
机械仪表 | 93篇 |
建筑科学 | 178篇 |
矿业工程 | 59篇 |
能源动力 | 35篇 |
轻工业 | 81篇 |
水利工程 | 74篇 |
石油天然气 | 49篇 |
武器工业 | 13篇 |
无线电 | 1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1篇 |
冶金工业 | 67篇 |
原子能技术 | 34篇 |
自动化技术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一、前言 冬期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百余种,仅北京就有几十种防冻剂出售。从成分上分析,这些普通防冻剂大多数是以各种减水剂与硫酸盐、亚硝酸盐、尿素或氯盐复合而成的。由于盐含量高而不易溶解,为使其较均匀地掺在混凝土中,一般都掺用大量载体,这些载体包括粉煤灰、矿粉和水泥等。在施工温度为-10~-15℃时,掺量在6%~10%,如果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400kg,则每立方米混凝土要掺入24~40kg。当前,随着商品混凝土特别是泵送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单位推广应用,在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一种全水溶型、掺量小、适应性好的高效防冻剂就越来越显得迫切了。基于上述 相似文献
53.
54.
55.
建立了水平埋管的二维数学模型,使用边界离散、保形变换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用VB编制了地埋管地源热泵水平埋管土壤温度场计算软件.运用模型和软件,详细模拟了冬季和夏季工况下水平埋管及其周围土壤温度场和热流分布规律.冬季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纵向呈不对称单峰状分布,横向呈完全对称的单峰状分布.夏季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纵向呈不对称单谷状分布,横向呈完全对称的单谷状分布.随着位置远离埋管,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埋管外表面温度分布和土壤沿与埋管同圆心的圆周上温度分布都呈正弦曲线.埋管上部各单元的热流量相对较高,下部各单元的热流量相对较低.求解了给定工况下水平埋管的单位管长换热量,并通过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误差为6.2%,模型算法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56.
基于MapInfo的通风安全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井的应用情况,确定将GIS应用于矿井通风安全,并在Maplnfo Professional 6.5平台下研究开发了矿井通风安全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电子地图与数据库的自动连接和双向查询,完成了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并可与生产监控、调度系统集成,用于指导煤矿安全生产,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系统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X水厂采用传统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计划将浓缩池上清液用于景观河道的补充用水,原设计出水水质与实际目标有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浓缩池出水水质,该厂采用加药再絮凝方式进行小试,发现降浊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硫酸铝25 mg/L,慢速搅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混凝沉淀中试,发现加药混合再絮凝与加药混合不絮凝降浊效果相似并优于自然沉降。并通过生产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在浓缩池增加加药及混凝,可以明显的改善除浊效果,提升出水水质。同时针对排泥水运营精细化管理,提高水质、稳定排泥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8.
藕池河是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向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分水分沙的三口河道之一,1950年代以来藕池河分流分沙量逐年减少,河道沿程淤积,2003-2016期间的年均断流达到185天,对荆江-洞庭湖关系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遥感影像、水文和地形数据分析藕池河的水沙变化,口门区、尾闾河段和分流、汇流的形态与冲淤变化,运用网格地形法和断面地形法分别计算其河槽局部冲淤量变化。1951-1980年藕池河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别减少63.4%和64.8%,1980年之后整体仍呈递减趋势,但径流量递减有所减缓。1984-2000年藕池口门区的散乱洲滩逐渐淤积发展为整体沙洲,随后往北斜长发展;东支尾闾段南北两分支封堵之后,尾闾段不断淤积发展且逐年递增。藕池口与尾闾河段的河宽逐年缩窄,递减速率分别为3.70 m/a和3.60 m/a。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忻定盆地2020水平年和2030水平年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得到2020年在修建油篓山拦河闸后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缓和,2030年由于没有规划新的供水工程,采用节水新技术,加大节水力度是缓和缺水形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若尔盖高原的降水量微弱减少与蒸发量持续上升,使若尔盖高原径流量与储水量逐年降低,直接减少了若尔盖高原的湿地面积和对黄河上游径流量的补给。基于红原、若尔盖和玛曲站的气象数据和7个水文站的径流量数据(1981-2011年),并对数据序列进行插补与计算,获得若尔盖高原的径流量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进而计算储水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向黄河年均补水(67. 08±14. 90)×108m3,并以0. 48×108m3/a速率持续减少。降水量每减少1 mm将导致黑河与白河的年径流量分别减少0. 02×108和0. 05×108m3。蒸发量每增加1 mm将导致黑河与白河的年径流量分别减少0. 12×108和0. 27×108m3。1981-2011年若尔盖高原的年均储水量为(59. 30±18. 69)×108m3,其年均递减速率为0. 49×108m3/a。本研究有助于认识若尔盖高原对于黄河上游水资源保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