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3篇
轻工业   7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主旨是探讨肉桂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为肉桂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福林酚法测定肉桂多酚的总酚含量,采用试剂盒以及有机试剂检测肉桂多酚清除ABTS~+、Fe~(3+)、DPPH、OH~-等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肉桂多酚的含量为64.43 mg/g(干重),对ABTS~+、Fe~(3+)、DPPH、OH~-等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其IC_(50)值(半抑制率浓度)分别为0.71、0.27、0.18、0.97 mg/mL,对以上四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PPHFe~(3+)ABTS~+OH~-,且存在剂量依赖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肉桂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其IC_(50)值为0.048 mg/m L,同样存在剂量依赖性,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阿卡波糖对照。因此,肉桂多酚对ABTS~+、Fe~(3+)、DPPH、OH~-等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32.
不同品种桑叶的营养组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评价不同桑叶品种的营养品质特性,筛选营养成分丰富的桑叶品种,测定了57个桑叶品种的几种基本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用隶属函数法对桑叶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桑叶品种在营养组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用隶属函数分析综合品质最好的五个品种是依次是坪镇2、粤诱33、顺26、JP2和粤诱25。  相似文献   
33.
以鲜蚕蛹为原料,采用漂烫灭酶、脱衬模拟、脱衬模拟+烘干三种方式对原料进行处理,通过酶解及美拉德反应制备蚕蛹呈味基料,研究不同处理对蚕蛹的脂肪酸、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及氨基酸、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感官风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式均能提高蚕蛹呈味基料的感官风味,但不同处理方式的风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漂烫灭酶处理的产物风味最好,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不大,酶解液水解度最高(23.88%),肽类鲜甜味氨基酸占总鲜甜味氨基酸的比例亦在三种处理方式中最高(高达76.90%),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肉香味有所增加,苦味和蚕蛹本身的腥臭味均被除去,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26种,其中醛类9种、吡嗪类6种、呋喃类3种、其他化合物8种。  相似文献   
34.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溶剂浸提2种途径从蚕蛹中提取毛油,再通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精制蚕蛹油,收集不同精制阶段的蛹油样品,测定色差变化,利用不同的抗氧化评价方法(包括总抗氧化能力FRAP、DPPH清除率、总酚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评估其抗氧化活性,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蚕蛹毛油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正己烷浸提;随着精制过程的进行,蛹油亮度增加,黄色减少,自身抗氧化成分逐步损失,蛹油氧化稳定性下降,精制过程造成2种途径获得的蛹油总酚损失24.73%~65.14%,类胡萝卜素损失12.0%~69.27%,其中脱色阶段损失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蚕蛹油的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密切相关,而总抗氧化能力FRAP与DPPH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溶剂提取和超临界萃取2种途径制备的蚕蛹毛油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但经精制处理后,二者的抗氧化能力又大幅下降至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35.
利用蚕蛹多肽为原料制备多肽螯合钙,以可溶性钙含量为主要指标,综合考察螯合率和得率,研究了螯合pH、温度、时间以及肽钙比等单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80min、反应温度73℃、pH 10、肽钙质量比3.41.0,该条件下蚕蛹多肽螯合钙的含钙量为14.51%。傅利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蚕蛹多肽主要通过羧基、胺基和磷酸基团与钙离子结合。  相似文献   
36.
金针菇红枣复合乳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金针菇红枣复合乳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金针菇红枣榨汁后按一定比例调配,再与乳粉等配料混匀,经均质、杀菌和灌装等工序得到成品.最佳配方为金针菇汁20%(质量浓度为1.089g/mL,红枣汁15%(质量浓度为1.032g/mL),白砂糖8%,柠檬酸0.2%,乳粉0.5%,复合稳定剂0.4%.成品酸甜可口,粘度适中.  相似文献   
37.
分别以桑蚕蛹和柞蚕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预处理、添加鸡油两种方式对原料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蚕蛹酶解产物的水解度、氨基酸、感官风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蚕蛹与柞蚕蛹的脂肪酶预处理和鸡油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呈味肽的风味(p<0.05),脂肪酶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组织形态和滋味方面存在显著性优势(p<0.05),鸡油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滋味方面存在显著性优势(p<0.05)。其中柞蚕蛹加脂肪酶酶解,再加鸡油进行美拉德反应后的产物风味最好,评分为81.8,酶解液水解度及鲜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26.21%和45.58%。结果表明,脂肪酶预处理和鸡油的添加两者共同作用,能显著提高蚕蛹呈味基料的风味(p<0.05)。  相似文献   
38.
旨在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精炼桑蚕蛹油(SPO)与三辛酸甘油酯(TRI)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α-亚麻酸(ALA)的MLCT(ALA-MLCT),考察了反应时间对ALA-MLCT合成的影响,并对合成的ALA-MLCT的甘油三酯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乳液性能和体外消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ipozyme TL IM催化效率高,反应10 h TRI的转化率达到98%以上,反应12 h合成的产物ALA-MLCT中含有ALA的MLCT含量可以达到40.41%,且主要为LnCaCa (10.95%)、PLnCa (7.69%)和OLnCa (6.21%),其质量指标符合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标准征求意见稿2022中的一级食用油标准;与SPO和酯交换反应底物物理混合物(SPO与TRI质量比1∶4,SPO+TRI)相比,产物ALA-MLCT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具有更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与SPO+TRI相比,ALA-MLCT更快达到消化平衡,但最...  相似文献   
39.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雄蚕蛾与蚕蛹中的油脂,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在雄蚕蛾油中分离鉴定出15 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α- 亚麻酸(36.71%),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FA)54.5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8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8.63%。在蚕蛹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4 种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39.03%),其次是α- 亚麻酸(33.22%),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FA)占25.7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2.1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72.25%。  相似文献   
40.
补钙制剂在人体肠道环境中必须保持可溶状态,才可被吸收利用。以CaCO_3、葡萄糖酸钙为对照,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法测定蚕蛹多肽螯合钙在胃肠道环境中的可溶性钙含量,评价其生物可及性。结果发现,在模拟胃消化环境中,蚕蛹多肽螯合钙的可溶性钙释放率达90%以上;在模拟肠道消化环境中,其钙沉淀量显著低于CaCO_3、葡萄糖酸钙;在食物共存成分草酸、植酸、膳食纤维的影响下,其可溶性钙含量显著高于CaCO_3、葡萄糖酸钙。综合考虑,蚕蛹多肽螯合钙稳定性较好,生物可及性较高,具有补钙制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