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以毛木耳超微粉为试材,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来确定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毛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水料比这5个因素对毛木耳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水料比60 mL/g、微波功率600 W,选择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微波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2 min、超声功率720 W、微波时间95 s,此条件下毛木耳中多糖的得率为54.73%。  相似文献   
42.
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选择了常温、超声波技术、80%甲醇水溶作为大豆异黄酮的前处理条件,所选检测色谱条件为;流动相:MeOH:0.3%H3PO4=48:52(测定游离型异黄酮所用的流动相条件);MeOH:0.3%H3PO4=30:70(测定糖苷型异黄酮所用的流动相条件);柱温:25℃;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260nm。该研究对于大豆异黄酮的提纯与品质控制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43.
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对猪油油脂的自动氧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浓度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抑制作用比糖苷型强,并且分析了大豆异黄酮对猪油油脂自动氧化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以及糖苷型与游离型的活性差异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以300目牛蒡超细粉和面包粉为主料制备牛蒡超细粉面包。通过正交试验探讨牛蒡超细粉、食盐、白砂糖和面包改良剂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且获得了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45.
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度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nd(未检出)、G:nd(未检出)、De:14.01%、Ge:23.45%,水解充分。  相似文献   
46.
以优质糯玉米为原料,采用固态开放式发酵工艺酿制甜酒酿。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糯玉米甜酒酿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糯玉米碴粒度2.7 mm,甜酒曲用量1.5%,蔗糖添加量4%,发酵时间72 h。同时确定出甜酒酿产品的最佳糖酸比:37∶1。  相似文献   
47.
为了对芝麻叶的开发提供参考,以芝麻叶超微粉为原料,以芝麻叶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芝麻叶多酚的工艺条件。采用HPLC测定了芝麻叶多酚中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柚皮苷含量,并测定了芝麻叶多酚的DPPH·、ABTS+·清除能力和Fe3+还原力。结果表明:芝麻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45℃、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25 min、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芝麻叶多酚提取率为4.46%;芝麻叶多酚中阿魏酸含量最高,为2.068 mg/g,未检出对香豆酸;芝麻叶多酚能够有效清除DPPH·及ABTS+·,也具有一定的Fe3+还原力。综上,芝麻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通过超声微波辅助的方法从芝麻叶中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