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曲霉(Aspergillus sp.)N1-14’的高产L-苹果酸(LMA)机制,提取其总DNA作模板,设计同源引物扩增包含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yc)和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全长的片段并测序,再参考测序结果找到丙酮酸羧化酶(PYC)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编码区,设计引物从N1-14’总cDNA扩增出其编码序列并通过TA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pyc基因编码区长3582 bp,编码1193aa,分析结果显示PYC氨基酸序列在曲霉属内相当保守,同源性高达90%以上,其中N1-14’在两个保守位点出现突变,833位的A位于一个环区和1022位的F位于α-螺旋中部,可能与其高产酸活性相关;mdh编码区全长1023 bp,编码340aa。MDH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突变株同样有两个保守区出现氨基酸点突变,且两点均出现在α-螺旋区域。本试验主要克隆两个曲霉N1-14’产L-苹果酸通路关键酶基因,分析其种属的特异性及预测特异氨基酸位点的功能,为继续探究N1-14’的高产LMA机制及相应的基因工程改造提升产酸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了比较环凯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对食品中可疑菌株的初步鉴定作用,本文按国标(GB/T4789.7-2008)程序,以环凯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TCBS)的副溶血性弧菌可疑菌株,最后用API和MID鉴定证实。在97份食品样品的定性与定量检测中,TCBS疑似菌株有109株,对应样品有31份。环凯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对109株TCBS可疑菌株初步鉴定的结果相同,均检出64株显紫色的可疑菌株,对应样品22份。经API和MID确认,阳性菌株60株,阳性样品为22份,阳性率为22.68%。两种培养基初步鉴定TCBS可疑菌株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性均分别为100.00%、91.84%和96.33%。环凯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对TCBS的可疑菌株具有较好的初步鉴定效果。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维生素功能饮料作为一种新型、健康、安全饮料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由于防腐剂的限量以及生产杀菌工艺局限,该类饮料易受微生物污染,尤其是霉菌。为了解常见污染菌,本文通过搜集典型维生素功能饮料A的市场投诉样并从中分离出六株常见霉菌,分别为拟青霉、新萨托菌属、青霉、雪白丝衣霉、棘孢青霉和费希新萨托菌。为了进一步研究此六株霉菌对饮料A的危害,本实验将其分别接种至饮料A中,28℃长期恒温培养后,定期监测饮料A理化指标。结果发现,此六株霉菌对饮料A的维生素B3含量有明显影响,可在短时间(14 d)内将其消耗殆尽且青霉属霉菌对维生素B3的消耗速率最快,对饮料A的p H、糖度、酸度、维生素C、维生素B6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4.
信任网络是开放网络环境下抵御恶意欺诈、降低用户交互风险的有效手段,现有关于信任网络的研究集中于信任评价的传播和计算策略,对信任网络中实体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 本文提出一种信任序列模式挖掘算法T-Seq,将信任传播过程作为信任序列,通过序列挖掘方法有效找出信任网络中的重要信任节点. 实验表明了T-Seq算法在信任序列模式挖掘和重要节点发现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拮抗性放线菌是开发高效安全食品生物防腐剂的基础。本研究从广州及其周边采集的土样中通过平板稀释法获得190株放线菌,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定量扩散法进行初筛和复筛,然后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PY-C-21进行鉴定。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菌株PY-C-21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接着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该菌株的粗提取物,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制备色谱制备纯品化合物,采用气质比对法和高分辨质谱法等分析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结果表明,菌株PY-C-21具有稳定且广谱抗菌活性,并被鉴定为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物质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甲酸、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相似文献   
56.
分别对胶囊剂型保健食品不同时期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手部、设备表面进行微生物污染调查,监测车间清洁卫生的质量变化,对典型的污染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掌握各环节微生物菌群构成,评价企业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34份人员手部涂抹样本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均<10 CFU/手,菌落总数介于10~107 CFU/手;132份设备表面涂抹样本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均<0.4 CFU/cm2(设备表面),菌落总数介于10~104 CFU/cm2。从样本中分离出46株微生物(其中细菌44株,真菌2株)进行菌种鉴定,优势种群为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占比为60.87%,其次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占比均为4.35%。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和MALDI-TOF蛋白指纹图谱对分离的类芽胞杆菌进行溯源分析发现在人员手部和设备之间存在交叉污染,且该菌长期定殖用于周转物料的容器表面,对产品质量控制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7.
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及溴酸盐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实施前后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溴酸盐污染情况,分析其污染原因,采用国标GB/T 8538-2008/54滤膜法和GB/T 5750.10-2006离子色谱法对样品中PA和溴酸盐进行分别检测。结果发现,在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水源水和成品水中PA超标率分别为11.43%和35.42%,成品水中溴酸盐超标率为42.12%。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水源水和成品水PA超标率分别为30.30%和7.65%,成品水中溴酸盐超标率为18.10%。国标实施前后成品水PA污染主要原因分别在于加工过程的污染和水源水的污染。因此国标实施后矿泉水中仍存在PA和溴酸盐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58.
建立了杏鲍菇中24种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ICP-MS进行分析,用Sc,Ge,Y,In,Tb,Bi作内标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24种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0.1%~118.9%之间;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6~5.6%之内。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和准确的特点,是一种简便、快速分析杏鲍菇中无机元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