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8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基于SPME-GC建立了茶油次级氧化产物中正已醛、2-反-己烯醛、辛醛、壬醛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指示物的加标回收率和变异系数(C.V)为指标选用壬醛作为茶油的次级氧化产物指示物,结合初级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探讨了(+)-儿荼素在茶油乳化体系中乳化剂(吐温20)用量对其抗氧活性的影响。(+)-儿茶素在不同乳化剂用量的茶油乳化体系中的抗氧活性顺序依次为:对照1%吐温201.5%吐温202.5%吐温202%吐温20。结果表明,在茶油乳化体系中(+)-儿茶素的抗氧活性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多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2.
漂白对葛根膳食纤维主要理化性质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H2O2和NaClO对3种葛根膳食纤维(DF)产品漂白,并对漂白前后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漂白后DF的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等部分功能性质得到较好的改善,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漂白后葛根DF对胆酸钠吸附能力有所下降,这说明漂白处理对DF保健功能的影响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3.
5种杂柑果实品质及制汁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杂柑品种果实品质及制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范围为12.8%~14.2%,平均为13.7%;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51%~0.84%,平均为0.69%;出汁率变化范围为46.3%~57.8%,平均为52.5%,出汁率顺序为天草>南香>宫内伊予柑>诺瓦>甜桔柚。综合评价,天草和南香的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还原糖指标均比较高,果汁风味浓郁,且果汁滋味和香气品评分数较高,是制汁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4.
该研究从传统颗粒甜酒曲中筛选分离产香酵母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分离菌株,采用顶空-气相色谱(HS-GC)法对筛选菌株产香能力进行分析,并考察产香酵母对不同原料酿造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6株酵母,其中5株菌(编号为YRNN1~YRNN5)被鉴定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1株菌(编号为YRJM)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RNN5发酵米汁产β-苯乙醇最高(22.98 mg/L),将其作为甜酒增香菌株应用于不同原料酿造甜酒。甜酒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籼米甜酒的β-苯乙醇和乙酸苯乙酯含量分别为771.38 mg/L、2.90 mg/L,显著高于籼糯米甜酒(P<0.05),且籼米甜酒和籼糯米甜酒的酒精度分别为15.15%vol和12.80%vol。菌株YRNN5和籼米可以作为甜酒发酵的产香酵母和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155.
油茶籽油的水代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茶籽的千粒重、出仁率、含水量和含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出油率为指标,对水代法制取油茶籽油的工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茶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5:1(v:m)、焙烤温度190 ℃、焙烤时间20 min、提取时间120 min.该工艺制备的茶油除水分与挥发物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压榨茶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6.
焙烤条件对超临界CO_2萃取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籽和浙江红花油茶籽为试材,探讨了焙烤条件对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烤温度为150~210℃,焙烤时间为5~20 min时,超临界CO2萃取(45℃,25 MPa)油茶籽油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其色泽逐渐加深,从嫩黄色转变为铜红色,气味从青草味转变为烤花生味和芝麻糊味;随着焙烤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油茶籽油过氧化值呈降低趋势,酸值则随不同品种的油茶籽而不同,但二者的值均较低;焙烤时间对油茶籽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影响比较明显。综合各指标,较适合的焙烤条件为170℃焙烤10~15 min。  相似文献   
157.
研究脱壳去皮、褐变、稳定性对纯板栗饮料的影响。实验表明:用小刀将板栗划口后,100℃热水煮3min,再用0.060%的抗坏血酸,0.100%的柠檬酸,0.030%的EDTA-2Na组成的复合护色液打浆,将板栗浓度调至10%,添加由0.02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400%的黄原胶,0.200%的单甘酯,0.050%的蔗糖脂肪酸酯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得到淡乳黄色、均匀稳定、甜味纯正、口感细腻且具有浓郁香味的板栗饮料。  相似文献   
158.
为分析热处理激发油茶籽毛油中多酚与美拉德产物含量变化、抗氧能力及互作关系,本文以油茶籽为原料进行热处理,采用HPLC分析比对酚类和美拉德产物种类及含量,氧化诱导时间测定抗氧能力并通过复配来测定协同百分比。结果表明,油茶籽毛油总酚中含有没食子酸(GA)、焦性没食子酸(PG)、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反式肉桂酸(tCA),其含量随温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变化;GA、PG、DOPAC抗氧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加,tCA抗氧能力随浓度变化不显著。美拉德产物5-HMF、3-DG、MGO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含量先降低后升高。5-HMF、3-DG抗氧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MGO抗氧能力随着浓度的变化先增加后趋于平缓。互作分析研究表明:在多酚两两复配中tCA+DOPAC为协同关系,其余为拮抗作用;三三复配中GA+DOPAC+PG为协同作用,其余为拮抗作用;全混时为协同作用。美拉德产物中5-HMF、3-DG、MGO两两复配和全混时均为拮抗作用。多酚与美拉德产物全混时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