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3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CuO/Al2O3、CuO MnO2/Al2O3、CuO K2O/Al2O3、CuO/CeO2催化剂在160℃和1.6MPa的氧气压力条件下,催化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CuO/CeO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COD为3000mg/L左右含酚废水,反应50min后降解97%。并测定了在135~165℃和1.6MPa氧气压力下,加入催化剂CuO/Al2O3氧化含酚废水的COD与时间的的关系,求取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初步探讨了氧分压和溶液的pH对催化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使用自制的高压试验装置,在298.2K、313.2K和323.2K3个温度下,压力为7—15MPa的范围内,测定了32号机油在CO2中的溶解度数据。结果表明,CO2的密度是影响机油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同时,温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3.
湿法破碎油菜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行星磨的操作条件对破碎油菜籽粒度的影响,按正交设计安排试验,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破碎油菜籽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溶剂比、进料速率与转速的交互作用,转速溶经的交互作用是影响破碎菜籽粒度分布的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14.
15.
BP神经网络计算乙醇-环己烷-水体系汽-液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带动量因子的 BP神经网络 ,以实验测定的乙醇 (1) -环己烷 (2 ) -水 (3)体系在 35℃、5 0℃、6 5℃的汽液平衡数据为训练和预测样本进行了计算 ,选择温度、X1 和 X2 3个参数作为输入 ,Y1 、Y2 和 Y3作为输出 ,隐层单元数为 9,学习速率为 0 .5 ,动量因子为 0 .12 8。对 Y1 ,Y2 ,Y3,神经网络计算的训练平均误差分别为 :0 .0 0 71,0 .0 101,0 .0 0 6 0 ,预测平均误差分别为 :0 .0 0 6 5 ,0 .0 12 4 ,0 .0 0 6 0 ,小于 NRTL 模型计算的相应误差。为相平衡计算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催化湿式氧化高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对Co3O4的复合和掺入电子助剂CeO2的考察,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废水的复合催化剂。考察了各组分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在合适的条件使CODCr去除率达到88.4%。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制备工艺条件对其比表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煤沥青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应用正交设计研究了制备工艺中炭化温度(A)、炭化时间(B)、活化温度(C)和活化时间(D)四因素对活性炭比表面积的的影响。结果表明:B>D>A>C,并结合KOH活化法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复合第二活性组分Co3O4和掺入电子助剂CeO2的考察,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废水的复合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反应温度、氧气分压和废水pH值等工艺条件的考察,得出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SDBS废水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80℃、氧气分压为3 MPa、pH值为8.2,在此条件下用自制的催化剂处理初始COD质量浓度为4 942.1 mg/L的SDBS废水,在120 min内,COD去除率达到88.1%,而在相同条件下未加催化剂的湿式氧化COD去除率只有30.7%。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减少裂解C5馏分分离过程中异戊二烯(IP)的聚合损失,可以加入阻聚剂来缓减其聚合程度。在IP-正己烷溶液中分别加入亚硝酸钠、4-羟基-2,2,6,6-四甲基-1-氧代哌啶四氟硼酸盐和自制阻聚剂(1:1的氧代铵盐和相应的羟基胺化合物的混合物),探讨它们对IP热聚合的阻聚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IP初始质量分数和阻聚剂的加入量在自制阻聚剂对IP的阻聚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阻聚剂中效果最好的是自制阻聚剂。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阻聚剂逐渐消耗,IP损失率也随之增大;温度越高,IP损失率的增加速率也逐渐增大;随着IP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大,IP损失率也逐渐增大,高浓度的IP需要加入更多的阻聚剂;当自制阻聚剂的质量分数在0.15%~0.3%范围,对IP具有较好的阻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碳五馏分分离及其阻聚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碳五馏分分离的工艺方法及其阻聚剂与阻聚机理,并简述了碳五双烯的主要用途。在现有的阻聚剂中,硝氧基物质、羟胺类、酚类和醌类是主要的作用成分,同时也常互相复配或与其他物质复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阻聚效果。其中具有稳定的硝氧基结构的物质是目前阻聚剂开发的主要方向,羟胺类和多元酚类物质也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