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2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1.
目的:比较大米蛋白和米渣蛋白对镉的结合能力,探究蛋白对镉的结合机理。方法:通过蛋白对镉的结合试验、镉的脱除试验,比较两种蛋白对镉的结合能力,并用粒径仪、圆二色光谱仪(CD)、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仪器分析蛋白与镉的结合机理。通过掩蔽蛋白羧基、氧化巯基后再对镉结合的试验,验证蛋白的羧基及巯基对镉结合的重要性。结果:米渣蛋白对镉的最大结合量为12.08 mg/g,被结合的镉120 min后脱除率达到最大,大米蛋白对镉的最大结合量为8.85 mg/g,被结合的镉60 min后脱除率达到最大。掩蔽蛋白羧基后,两种蛋白对镉的结合量较羧基掩蔽前均下降18%;氧化巯基后,大米蛋白和米渣蛋白较巯基被氧化前对镉的结合量分别下降40%和50%。SEM观察出,蛋白结合镉后发生聚集现象。结论:与大米蛋白相比,米渣蛋白对镉的结合能力更强。此外,两种蛋白对镉的结合不仅是简单的物理吸附作用,蛋白中的巯基和羧基对镉的结合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缩短糙米的发芽周期、提高发芽糙米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研究了通气胁迫、金属离子胁迫以及双重胁迫处理对糙米(镇糯19号)发芽效果(GABA含量、发芽率和芽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程通气胁迫处理能显著加快糙米萌发速度并提高发芽后期糙米中GABA的含量,但是会导致芽体过长;发芽21h后进行通气胁迫处理(9h)能在提高GABA含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芽长在0.2cm左右;采用钙离子(Ca~(2+))或铝离子(Al~(3+))进行胁迫萌发能大幅度提高发芽糙米中GABA的含量,当Ca~(2+)浓度为35 mmol/L时,GABA增长率达到44.3%;双重胁迫萌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糙米在35mmol/L的Ca~(2+)溶液中浸泡发芽21h后以1.5L/min的通气量通气9h,共发芽30h;在该条件下,镇糯19号胁迫萌发后γ-氨基丁酸含量达到28.18mg/100g,比正常发芽36h的样品提高了64.42%,发芽率提高了2.65%。可见,通气和金属离子双重胁迫可显著提高GABA含量并缩短发芽周期。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开发一种快速、灵敏同时检测玉米、小麦和稻米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样品采用乙腈/水(80/20,体积比),200 r/min,30℃振荡提取30 min后,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上样检测。该方法ZEN和OTA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3.7μg/kg和0.11μg/kg,定量限(quantification Limit,LOQ)为12.25μg/kg和0.38μg/kg,线性范围分别为10μg/kg^2000μg/kg和0.2μg/kg^200μg/kg,加标样品中不同浓度的ZEN和OTA回收率为83.0%~101.3%,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12%~7.03%和3.57%~9.3%。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小麦和稻米中ZEN和OTA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溶剂法制备负载生育酚(TOC)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阿拉伯胶的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不同zein ∶ AG比例,不同搅拌速度对zein-AG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不同pH值,不同盐离子浓度对负载TOC的zein-AG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zein ∶ AG质量比1 ∶ 1.5,搅拌速度800 r/min时所得纳米颗粒稳定性较好,粒径125.4 nm,多分散指数(PDI)0.19,电位-32.8 mV;当pH=3~9,盐离子浓度小于20 mmol/L时,zein-AG纳米颗粒相对稳定,表明zein和AG可有效结合,产生电荷屏蔽效应以抵御一定浓度的盐离子;负载TOC的zein纳米颗粒在结合AG后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比负载TOC前对DPPH、ABTS和超氧阴离子都有更高的清除能力;zein/AG-TOC纳米颗粒能够在胃肠道模拟试验中实现缓释。  相似文献   
15.
米糠:一种潜在的健康食品优质原料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针对我国大量米糠资源未被充分和有效利用的现状,着重论述了米糠对于人类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以及米糠作为健康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最佳蒸煮时间、硬度值、黏度值和弹性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过热蒸汽速熟化工艺对杂粮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粮浸泡时间为50 min、微波温度110℃、微波时间4 min、钝酶时间10 s时,制得的速熟化黑米、红米和紫米的最佳蒸煮时间分别为30.5、29.4、29.6 min,米饭硬度值分别为4.5、4.1、4.0,达到了与大米同煮同熟的效果。该工艺对杂粮的稳定化效果较好,温度50℃,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12周,3种谷物的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FV)含量≤30 mg KOH/100 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25 μg/100 g,可有效抑制杂粮的氧化哈败。  相似文献   
17.
通过蒸汽-滚筒干燥方法对白糠的稳定化效果进行研究,白糠在加水量15%、平铺厚度4cm、蒸汽压力0.15MPa条件下处理时间15 min,然后利用滚筒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同时强化灭酶,在滚筒蒸汽压力0.70 MPa条件下干燥30 s取得了理想稳定化效果,脂肪酶灭活率达87.3%,产品水分含量6.5%。稳定化白糠在40℃,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12周,与稳定化处理前相比,稳定化白糠的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和羰基值分别是白糠原料的8.0%、17.1%和18.7%。白糠经蒸汽-滚筒干燥方法稳定化处理后总酚酸含量增加了5.2%,膳食纤维含量降低了0.39%,γ-谷维素、γ-氨基丁酸和α-生育酚含量分别降低了3.33%、3.87%和4.62%,维生素B1、B2和B6含量分别降低了5.08%、4.48%和5.21%,整体损失在5.0%左右,与挤压膨化稳定化方法相对比,白糠的营养功能性成分保留率提高了22.57%~40.13%,该方法稳定化处理白糠,可以有效保留白糠营养功能性成分,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米线挤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铃薯全粉与籼米粉的复配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制作马铃薯米线。对马铃薯米线挤压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挤压糊化温度(三区)和挤压成型温度(四区)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马铃薯米线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原料水质量分数挤压成型温度挤压糊化温度螺杆转速。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马铃薯米线最佳挤压工艺条件为:原料水质量分数38%、螺杆转速100 r/min、挤压糊化温度105℃、挤压成型温度92.5℃。以此得到的马铃薯米线综合评分为11.889,口感较好,蒸煮损失率降低。由此可预测,马铃薯米线的挤压加工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瞬时高温流化对玉米游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化出制备高抗氧化活性玉米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抗氧化活性的因素主次次序为:流化温度流化处理时间进料速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流化温度160℃,流化处理时间60 s,进料速度21 kg/h,所制备的玉米游离酚含量为345.88 mg GAE/hg,较原料玉米增加了27%(P0.05);抗氧化活性为8 104.09μmol TE/hg,是原料玉米的1.5倍(P0.05)。瞬时高温流化制备的玉米游离阿魏酸(FA)、游离p-香豆酸(p-CA)较原料玉米显著增加(P0.05),结合酚、结合FA和结合p-CA较原料玉米显著降低(P0.05)。瞬时高温流化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的游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和饲料原料,当收获、加工和储藏等措施不当时,可能会造成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玉米这一突出问题,AFB1已被国际癌症机构定为1级致癌物。尽管目前已建立了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AFB1的方法,但高效、安全、经济的绿色降解方法仍很少。本研究以AFB1污染的玉米为试样,研究臭氧对玉米中AFB1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AFB1降解率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当水分质量分数为20.37%的玉米经90 mg/L的臭氧处理40 min后,AFB1含量由77.6 μg/kg降低到21.42 μg/kg,降解率达72.4%。臭氧降解AFB1的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臭氧降解AFB1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玉米中AFB1降解速率常数按以下次序递减:k90 mg/L>k65 mg/L>k40 mg/L。实验得到臭氧降解AFB1的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决定系数和半衰期,为最优地控制臭氧降解AFB1的反应条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臭氧降解AFB1污染玉米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